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正文

3·15给汽车松了绑?消费者的权益究竟该如何保护?

消费者的权益究竟该如何保护?这个问题自从市场经济开启后,就从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

而《3·15晚会》,只因其事关国计民生的标签,历年来,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每一位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毕竟,从食品产业到通信领域,乃至家电、汽车等制造业,曝光行业内幕的目的,无不都是聚焦在如何解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层面。

其中,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维权的核心总离不开通过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一通暗访与举证,来达到对涉事厂家予以整改的目的。过去的几年里,能有幸“荣登”3·15的汽车厂商,自主品牌、合资车企、进口汽车可谓应有尽有。

昨晚,又恰逢一年一度令汽车厂商神情紧绷的这个日子。虽然在去年这个时候,3·15放过了汽车行业,但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对整个车市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当消费者或多或少总要被新的营销手段和渠道模式带进坑里,方寸间,依旧值得行业内的每个人反思。

再次“躲过”3·15的中国汽车产业,可以在2023年迎来一个更为振奋的盛世,也需切记,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上,务必动用真格。

透过表象,看到现实

在那个消费市场尚处稚嫩、入局车企个个讲究挣快钱的年代,车市乱象总是年年皆有,年年被人诟病不已。3·15晚会上,屡屡曝光有关于汽车消费陷阱和投诉无门的案件,更是时至今日都令人记忆犹新。

基于这样的背景,即便与食品安全、直播带货、数字领域等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消费陷阱相比,已然进入成熟运转的汽车产业,逐渐淡出3·15的视界。我们依然不能轻易认为,汽车产业目前的发展中,没有需要市场监管,无需消费维权的暗面。

就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发布消息称,2022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2940.77万件,同比增长23.5%;其中,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合同、质量与虚假宣传的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消费者诉求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诺;行驶中突然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电池模块损坏;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等。

另据其发布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2022年我国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 同比增长31.5%。

从缺陷线索看,2022年新能源汽车报告4300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的41.9%。

再一个,仅是天眼查公布的信息,在中国目前近71.17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与近31.4万家新能源汽车充电相关企业中,前者存在4.8%的相关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2.64%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1.44%的相关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者中也有5.76%的相关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2.1%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1.61%的相关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

可见,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有些东西显然是无法回避的。从这些摆在面前的点点证据中,不说是产业乱象如过往般交织,至少对于消费者来说,重构市场格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会存在诸多消费症结。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技术更迭尚未到头、行业洗牌也处于现在进行时的阶段,消费者在跟随行业高速流转中,除了感受到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全新体验,仍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避开雷区,在多如牛毛的新兴品牌里分辨出“哪些为糟粕,哪些又为精品”。

进入2023年,我们已经历了背靠A0级电动车起家的雷丁轰然倒下,又清楚看到了威马逐渐濒死,一切都在给消费者敲响警钟,新能源汽车也许是你心中的白月光,但也可能在既有红利面前,从背后放箭。

一夜平安,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3·15晚会开场前,节目组就对外介绍了,近年来,作为当下制造业的重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如此蓬勃。整个2022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为151.8万辆,同比同样增势显著。

而按照这样的趋势进行预测,今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将愈加向着新的高度前去。年销800万辆甚至更高的销量水平,在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推动下,很有可能会就此促成。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再回头来看深埋在整个产业进程中的弊病。

且不说早期因国家补巨大而在市场上出现过多的骗补事件,仅是三年前,因融资问题、研发能力和生产资质无法解决所产生的产业困境就遍地开花。大清洗之下,伴随一大批不思进取的传统车企紧跟大量PPT造车一同死去,消费者因此受到的牵连至今还历历在目。

乱象蔚然成风时,“上面”总会出手,可在我看来,因此留下的后遗症岂是那般容易解决。而来到当下,无论现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何其健康,暗疮总还是有的。

诸如前文所述中公布于各级监管部门或是相关平台上的维权信息,只会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一部分。一家车企倒下后所涉及的身后事细如牛毛,解决起来的棘手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去年,李一男一纸下令,宣布自游家NV无法交付后,针对订车用户给出皆大欢喜的补偿方式,终究只能是一个个案。

你看,自从威马于年初几近崩盘,十多万威马车主是多么堂皇地被摆进了一场危机中。车机系统崩溃、保养没有耗材料、投诉无门……消费者该有的权益,一概无法得到解决。再往前推,即便放在特斯拉这样的顶流车企,单纯因突然降价而产生的消费维权问题,都让人应接不暇。

所以,值此一刻,《3·15晚会》很友善再次没有对汽车行业发难,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权益早已随着车市逐渐成熟彻底得到保障。当所有业内人士安心度过这个夜晚,也并不代表,过往在对待消费者时所给出的一切服务均不掺杂着瑕疵。

的确,在今年,作为大宗消费的又一阵地,就像财政部已明确表示,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再加上地方政府免费送绿牌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刺激仍在持续。

可晚会上有句话说的很好,3·15存在的目的是,在丈量标准的同时,也在丈量人心。那由此,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我相信,我们更应该将这样的审视态度覆盖至整个汽车产业。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各个车企在面对最广大的汽车用户时,唯有躬身而为,方能自渡。

标签: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消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