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城汽车通过打造森林生态体系,在研发层面一直坚持“过度投入”,希望用技术、产品的快速革新升级,换取车企在市场层面的优势表现。
而在不久前,长城汽车也在通过全新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技术,兑现着自己的“科技承诺”。
混动爆发之年,长城如何体现技术优势?
比亚迪DM-i、长安iDD、吉利雷神混动……
近年来,中国车企在混动领域全面爆发,各种高技术含量、高效率的混动系统层出不穷。
想要在这样技术氛围中占据优势,长城汽车最需要的,就是在技术端,占据领先的优势。
那么,长城汽车这一次发布的Hi4混动系统,在技术层面有何特点?
如果说得简单一点,长城Hi4混动系统最主要的层面,便是普及了混动系统的四驱化。
在详细的技术解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套混动系统分为前后轴两大模块分别进行解读。
在Hi4混动系统的前轴模块,采用了类似于柠檬DHT混动系统的结构。
发动机、电机采用串联和并联两种模式进行组合。也就是说,发动机可以通过两挡变速箱对车辆直接驱动,也可以通过电机单独对车辆进行驱动。
而在细节部分,长城为其配备了两套发动机。
1.5L发动机通过阿特金森循环、高压缩比、低摩擦设计、高压喷射系统,更加注重整体的效率,而80kW、135N·m的发动机动力储备,也完全可以满足A级到B级车的动力需求。
而1.5T发动机通过VGT可变截面涡轮、排气侧VVT技术,带来了更宽泛的高效率区间,并且将整体动力提升到了120kW、240N·m,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更强调动力性能,可满足越野车、C级车对于高动力的需求。
而在这整套动力系统的后端,才是重点。
Hi4采用了类似于很多欧洲厂商的混动系统四驱解决方案,那就是在后轴位置单独布置一套电驱动模块。
在Hi4混动系统的后轴位置,采用了一颗Hair-Pen扁线绕组电机,其功率高达150kW,并且基于高效低粘度齿轮油等技术,其传动效率达到97.7,进一步优化了车辆在四驱工况下的性能和能耗表现。
“软硬兼施”,技术真正落到实处了吗?
从基础的结构来看,这套系统似乎并不复杂。
但是,想要实现真正高性能、高效率的驱动表现,更需要软件调校层面的协同优化。那么在软件或调校层面,长城汽车是如何优化Hi4混动系统的呢?
简单来说,长城的逻辑,是打造出“3擎9模”的思维。
所谓3起,即前轴发动机和电机以及后轴的电机。而9模,则涵盖了纯电两驱、纯电四驱、串联模式(发动机只发电)、1挡直驱、2挡直驱、并联两驱/四驱、单轴/双轴能量回收等9大驱动模式。
在各种模式的切换中,可以由驾驶者选择节能/普通/运动模式来手动切换,也可以根据车辆根据ECU、导航、驾驶辅助设备自动判定路况进行切换。值得一说的是,这套系统还与车辆的智能模块进行了绑定,例如根据导航信息,系统发现前方有爬坡路段、拥堵路段的时候,Hi4混动系统就能提前进行模式的切换,基于这样的逻辑,将最多节省8%的能耗。
最后,Hi4混动系统的四驱能力,是重中之重。
那么,长城又是如何对四驱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的呢?
答案就在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上。
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本田豪华品牌上的SH-AWD四驱系统,可以为每一个车轮提供合适的扭矩输出,从而提升过弯稳定性和脱困能力。
但相对来说,SH-AWD四驱系统是基于巧妙的机械结构进行扭矩智能分配的。而长城Hi4混动系统的iTVC技术,则更强调机电一体化控制。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iTVC系统以分析驾驶者对动力的需求、车辆速度、弯道缓急程度、摆臂角度等因素,并且融入摄像头、雷达等设备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最优的前后桥扭矩分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管是燃油车型上的自适应四驱系统还是丰田的E-Four四驱系统,它们都是在检测到车辆打滑之后,才会进行扭矩分配、切换四驱模式这一工作的。而长城Hi4混动系统基于iTVC的机电一体化控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例如在驶向冰雪覆盖路段之前,摄像头就可以监测到冰面,提前开启四驱,提供更优的牵引能力。
而在过弯的场景下,系统可以根据车辆每一侧避震器的压缩程度和方向盘的转角,实施测算行驶轨迹,在入弯时增加后轮的扭矩输出、在出弯时增加前轮的动力分配,从而提供更精准的过弯姿态让整个操作更顺畅。
基于软件层面的优化和机电一体化控制的实现,长城的Hi4混动系统,最终实现了整车经济性、动力性、操控性和极端路况安全性的整体提升,让混动四驱系统变得更加“完美”。
其中iTVC (Intelligent Torque Vector Control System)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也值得称赞,其通过分析驾驶者动力需求、车速、驾驶模式、道路坡道、方向盘转角、电机转速、横摆角速度等驾驶员操作及车辆状态信息,并融合摄像头、雷达等路况信息,智能识别不同的用车场景,进行最优的前后桥扭矩分配,全时域、全场景进行最优的前后桥扭矩分配,实现整车经济性、动力性及操稳性的完美平衡。过弯场景下,通过智能前后桥扭矩分配策略与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融合,智能修正车辆行驶状态,实现入弯时精准增加后轴扭矩,实现快速入弯,转弯时实时测算行驶轨迹与驾驶者意图的匹配度,循迹性强,出弯时增加前轴扭矩,提高稳定性。
从市场角度出发,长城Hi4发展前景几何?
其实当我们从技术的海洋里走出来之后,便不难发现:
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型,它们的技术革新,都是依托用户的需求去进行的。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的需求点也愈加严苛。
例如在混动系统刚刚爆发的时代,大家的需求是“省油省心就好”。
而在后期,大家的需求点变成了“要省油也要动力”、“要乐趣也要安全”。所以,长城汽车从柠檬DHT混动,再到今天的Hi4混动系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是站在用户日常出行场景、用户需求升级的角度去进行的。
所以,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长城这一次进行的混动四驱系统普及,在底层逻辑上是站得稳脚跟的。
当然,用户最终能否普遍接受这套Hi4混动系统,最核心的几点,在于价格、实际场景的适应程度以及质量表现。
首先从价格说起,Hi4混动系统将是长城未来多个品牌混动车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1.5L发动机的Hi4混动系统,将应用在更多家用车型上,带来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
而在坦克越野等高端车型上,基于1.5T的Hi4混动系统,除了提供更强的性能外,也可以实现“四驱性能、两驱能耗”的优势。
至于在实际使用层面,我们从之前的技术解析中,就可以看到,Hi4混动系统所适应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
城市代步通勤、长途旅行、享受驾驶甚至是越野穿越,它都可以轻松胜任。这样的场景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长城Hi4混动系统也是比较有优势的。
最后在品质层面,长城Hi4混动系统虽然复杂,但是依托长城多年来在发动机、电驱和混动领域的经验,大概率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至于最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表现,我们还需要在未来的实车上,更进一步地去观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