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今年的春耕生产更有看头。来看记者在江苏的春耕一线调研。
“星”眼观苗情高分卫星遥感观测麦田长势
(资料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江苏小麦播种常年在3500万亩左右,相当于320万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要完成这么大面积麦田的苗情监测,我们的科研人员有了新的探索。我们来看,我身后就是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麦田田苗情一目了然。依托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农田信息采集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的远程操作。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基于卫星遥感监测到的长势数据和苗情反演的算法,我们可以对全省每一个冬小麦地块的苗情进行评估。在图中我们按照绿色到橙色分成了四个级别,分别代表旺长苗、一类、二类和三类苗,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全省整体范围长势还是不错的。
通过卫星获取的数据,我们如何来判断苗情呢?专家介绍说,核心就是依靠高分卫星的空中拍摄和传感技术。
植物从小到大全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会逐步积累,所以叶绿素含量是判断农作物长势好坏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叶绿素对近红外波段有特殊反应,因此卫星的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叶绿素的光谱反射拍摄,形成近红外卫星影像,从判断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进而评估植物生长情况。而且由于卫星日行万里,所以可以更大面积地进行全面评估分析,避免人工调查的误差。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目前我们可以提供全省每8天一次的冬小麦长势监测数据,在地图中颜色越浅越靠近绿色的,说明长势越好。除了冬小麦长势监测之外,我们也提供针对油菜、水稻等多种作物的长势监测功能。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田间实时的一个画面,从这个左下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温度、湿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要素,这些数据怎么来的呢?依托于我们布设在田间的很丰富的物联网设备,比如说小型气象站。
“气象站”立田头 农业气象观测网越织越密
播放视频 画中画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气象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跟随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先后来到位于浦口区、江宁区以及六合区的项目区,这几个项目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建有小型田间气象站。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我来到户外的第一感觉是外面风还是挺大的,其实从早上到现在风力一直在变,早上是5~6级,现在感觉要好一些,应该是2~3级。那么像这样的风力变化,对我们正处在拔节期的小麦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个麦田旁边就有一个田间气象站。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罗佳:这个风对小麦的生长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于拔节期的小麦施肥跟打药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时期不宜进行施肥、打药。
气象千万变,十里不同天。如今,有了田间气象站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要素的自动监测,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学依据。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骏圣农业合作社负责人 殷宏宝:这个气象站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数据来反映农田里面的情况。这个就是我们田间的一个独立的传感器,环境监测系统的一个传感器。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泥桥村村民 竺传斌:传感器它是测这一片苗情的,虫害、土壤湿度等各方面都及时跟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越织越密: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700余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已经覆盖全国。
麦田守望者 新农人带来农业发展新机遇
播放视频 画中画
麦田里的新技术,既改变了原有的种植方式,也吸引了更多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成为一支兴农生力军。
在南京市浦口区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小麦生长到了拔节期,在这里开展飞防作业的是一位90后的新农人。
记者:这个机器在空中喷药会不会不均匀?
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负责人 邵立昌:那不会的,作业航线都非常均匀,而且定位误差都是厘米级的,不像我们过去自己打药都是凭感觉的,这个肯定比过去先进很多。
眼前的这位90后新农人不仅是个“技术控”,还懂经营、会管理。邵立昌原本在城里打拼做生意,这几年农村发生的变化,吸引他返乡创业。
记者:这个投入肯定也不小,钱是从哪儿来?
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负责人 邵立昌:我们这个是自己筹的,然后国家财政补贴我们买的这个飞机。国家鼓励我们年轻人从事农业,也有很多政策帮扶,赚的比外面打工稍微强一点,平时也能够自由一点,能照顾到自己的家庭。
麦田里的新变化也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王敏,来自浦口区永宁街道大桥社区,她现在的职业是飞手。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飞手 王敏:一亩地有的时候要是打药的话,大概几十秒就飞过去了,撒肥的话大概两分钟。
记者:农民现在种地用秒和分钟来计算了。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飞手 王敏:去年第一年干活,我作业了4万亩,我很骄傲。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江苏提出到2025年,将新培育高素质农民75万人,布局一批农业科技、创业、教育融合试点,让“新农人”奔跑在农业发展的“新赛道”。
标签:
【环球时快讯】春耕一线观察|麦田“新科技”大显身手!
春耕一线观察|麦田“新科技”大显身手!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预计年底交付 总台记者带你抢先看→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预计年底交付总台记者带你抢先看→
春耕农技服务送下乡
春耕农技服务送下乡
“测土配方”定制化肥 这些妙招让春耕更绿色
“测土配方”定制化肥这些妙招让春耕更绿色
中国新疆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上揭露暴恐危害
中国新疆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上揭露暴恐危害
环球今热点:内蒙古多地水库湿地迎大批候鸟 万鸟翔集 和谐美丽
内蒙古多地水库湿地迎大批候鸟万鸟翔集和谐美丽
世界微动态丨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人气爆棚中联重科6亿订单展现中国制造硬实力
当地时间3月14日至18日,第36届拉...
综述:日本专家认为美欧紧缩货币政策埋下金融隐患
受美国硅谷银行关闭风波等因素影响...
全球微头条丨中国海南旅游文化推广周(新加坡)活动成功举行
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
阿根廷央行上调基准利率
阿根廷中央银行16日宣布,将基准利...
天天速递!综述:中企搏击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创新潮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36届拉斯维加斯工...
2023年“郑州·诗巫双城印象”摄影展在中马两地开幕
3月16日下午,2023年“郑州·诗巫...
河北永清:以“大师”之名致敬时代的核雕匠人
近日,河北省永清县首届核雕工艺美...
观热点:经纬世界拥抱变革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5月上海举行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将于20...
前沿热点:普京:俄罗斯2022年对外贸易额增长8.1%
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在俄罗斯工业家...
焦点热讯:马交通部长:马中企业合作助力高效跨境物流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15日表示,...
天天快消息!世贸组织讨论环境政策贸易影响 中方提案受关注
为期两天的世界贸易组织(WTO)贸...
天天热点评!海尔埃及生态园举行奠基仪式
由中国企业海尔智家投资的海尔埃及...
世界播报:海南自贸港金融产业专题推介会在新加坡成功举办
3月15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当前速读:专访: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访思爱普全球执行副...
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全球执行副...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
记者16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2...
全面注册制相关业务首次全网测试进展如何?记者探访→
全面注册制相关业务首次全网测试进...
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超40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超40万亿元...
中央气象台:我国近海海域将有5~7级风
中央气象台:我国近海海域将有5~7级风
世界焦点!长江安徽铜陵段发现较大江豚群
长江安徽铜陵段发现较大江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