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钢
近年来,网络科幻文学发展势头正劲,显现了可以期待的较强创作力,成为网络文学新的重要景观。网络科幻呈现出题材多样化、叙述融合化、写作者年轻化的特点。科幻题材作品在网文特质中风格出新,“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创作和阅读的主力,一大批知名网络作家也投入科幻题材写作中,影响不断扩大。科幻类作品在全品类网络文学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创作和阅读两个维度都渐成为网络文学的五大题材之一,彰显了网络科幻的强劲生命力与蓬勃的发展气象,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在数量提升的同时,作品更加“硬核”,质量也有大幅提高。《夜的命名术》《从红月开始》《灵境行者》《深海余烬》《寄生之子》《造神年代》等诸多表现突出的科幻作品,令人为之一振。比如作家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以科幻为基本支点,借力网络文学的想象和叙述优势,讲述了主角庆尘在“表世界”与“里世界”之间往来穿梭,在博弈和冲突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其中对“完美世界”的追问与质疑,使作品具有了值得深思的向度。黑山老鬼的《从红月开始》以历史传说开掘科幻的叙事空间,展现了一个“红月”降临后的奇诡世界,讲述了陆辛在异世特殊污染清理部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污染事件,与危机、怪物、异常进行战斗,并最终成为新世界的守护者的故事。作品以科幻为叙述力,重在关心当下青年的心灵图景和心理变向,可谓是心理科幻的力作,其中开阔的视野,多种元素的叠现,令人印象深刻。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了生活在2019年南京市的高三男孩白杨,通过无线电台偶然联系上了一个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孩半夏后,二人共同面对未知天灾的故事,“时光慢递”的准则又为小说增添了“硬核”的色彩。
可以说,近些年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中涌现出的众多佳品力作,既是网络科幻具有示范价值的作品,有可能开拓中国科幻文学新变量的路径和趋势,也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新动力。
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新概念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强大的想象力基础。对网络文学而言,“网络+科幻”具备独特的共生性和融合度。网络科幻当是一种“进场式”的创作,携带网络文学本质性叙事资源与特色品相进入科幻场域,借助科幻的特殊力,展现网络文学自身的话语意图。科幻文学的核心是基于现有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推论,这是硬核所在。丰富的想象力、自在的表达方式则为科幻小说另一重要内核,其实也是其飞翔的翅膀。后者其实正是网络文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网络文学的幻想类作品中,“脑洞大开”对作者是极大的考验,之于读者,又是衡量其阅读力的重要指标。网络科幻的创作者们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带领读者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极富魅力的幻想世界,多种多样的未来幻想在网络科幻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进化超能、外星文明、星际史诗、超级科技、人工智能、时空穿梭……
对于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而言,科幻性创作有着原生性的优势。网络科幻创作在借助中国传统幻想之力叙述的同时,应多在科学上下些功夫,多了解当下的最新科学发展和未来之可能,让硬核真正硬起来。应从技术表达努力向科学审美进发,为学理性的科学技术赋予温暖的人文美学。应充分发挥网络文学亲和性的叙述优势,在坚实科学之核的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阔视野下进行叙事,加大人文关怀。应尝试在现代科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伦理互动中发现和建构新的叙事模式和话语体系,让中国的网络科幻有更丰厚的中国讲述,更全球化的世界表达。在创作、IP转化和海外传播中,网络科幻同样大有可为,这既是网络文学巨大包容性的展现,也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理论评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场域。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高度重视网络科幻的发展,深刻意识网络科幻在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IP转化和海外传播中也可发挥独特之效能。2022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入选的40项选题中,科技创新和科幻主题作品达到了七部,除了上文提及的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与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之外,还包括柠檬羽嫣的《中轴》、唐墨的《当分子原子起舞时》、横扫天涯的《镜面管理局》等。这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推出以来,科幻类型作品占比最高的一届,网络科幻也成为最受关注的网络小说类型之一。2023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选题指南和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依然将科技创新与科幻作为重要选题,鼓励、引导网络作家探索人类和世界未来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弘扬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创作表现时代先锋、强国梦、人民美好生活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
网络文学的精品化,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学术展望,需要系统性的理论评论建设。网络科幻的茁壮成长需要写作者与评论家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可能,在已有交流平台的基础之上,从创作实践和理论评论两个维度,共同探讨网络科幻的创作,学理性地分析具体的创作表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研析和理论构建,从而为未来网络科幻的创作提供可能性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为网络科幻理论话语范式提供更多的学术成果,助力网络科幻更好地发展,进而参与网络文学全面性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