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是谁?
它是从1995年起,默默“潜伏”在诺基亚、苹果手机里的电池……也是发心于2003年,如今在神州道路上奔驰着华夏纪元的秦、汉、唐、宋……新冠疫情肆虐,它又是迅速护佑国人的口罩……也是巴菲特手里攥得紧紧的股票……
但深圳、长沙、西安乃至欧、美、日等全球300多个城市的市民,对它还有更多的认识——比亚迪是城市中穿梭的高端电动公交车。去年,比亚迪位列中国新能源客车销量第二,其商用车也已有全系列产品布局:6米到27米的客车、2.5至32吨的卡车。
并非造车新势力的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迅速崛起的新贵!
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王洪军(右二)、比亚迪商用车事业群公关总监王瑷珲(右三)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团专访
►礼宾楼里的初心与天时
一辆退役的K9公交车,陈列在比亚迪位于深圳坪山总部的礼宾楼里,它曾服务于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后来投身到深圳202路公交线路上忙碌奔跑。
那一年,一批起始站和终点站都为大运新城交通场站的纯电公交车与大运会一起走红,深圳成为了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这批车中的200多辆为比亚迪制造的K9,是全球首款一级踏步全通道低地板纯电动大巴,采用了全球领先的轮边驱动技术,实现了后桥两侧电机驱动、轮边减速功能。K9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250公里,利用公交站的快充设施,半小时可充满50%电量。
礼宾楼里还有一面巨大的专利墙,蔚为壮观,据说这是全球最大的专利墙,从比亚迪三万多项专利中甄选出来的一千多份专利证书在墙上有序排列、顶天立地,中间横贯八个大字——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这是比亚迪的发展理念,也是创始人王传福的初心:将自己所研究的电化学和材料学的技术进行产业化,以填补当时国内二次充电电池的空白 ,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
而在创办比亚迪之前,他是全国最年轻的处长,有着大好的仕途前景。但这条路在1995年发生了转折,命运将安排他去孕育了一个了不起的二次充电电池生产企业——比亚迪。96年比亚迪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最高时,全球每三块手机锂离子电池就有一块来自比亚迪。2003年,比亚迪剑指汽车产业,王传福用他发展和颇具战略性的眼光看到新能源汽车的蓝海,他说“我们要把电池技术与汽车技术进行融合,一定要做环保的电动汽车”。若干年后,股神巴菲曾评价:王传福是杰克韦尔奇和爱迪生的结合体,二者一个是全球最著名的企业管理家,一个是全球最著名的发明家。
这一切,都起源于对电池的技术研究。创始人的科技初心,成为了企业的DNA。
上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的深圳,已开始倡导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十几年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重新思考自己的能源战略。之后,实现“碳中和”将成为全人类的奋斗目标。搞电池的王传福正中天时,成为被时代所选中的创业者。
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王洪军回忆,在深圳大运会时,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和电动公交车都在进行服务,那时负责这个事的部门叫“绿色公交发展事业部”,因为在王传福总裁对新能源市场的判断中,国家会推动公共交通首先实现电动化,大运会正是实践这一想法的最好的契机。“比亚迪最早把‘公交电动化’写在了车里,后来这句话成为了国家共识,”比亚迪商用车事业群公关总监王瑷珲不无骄傲地说。
果然,王传福的想法与政策同步。2009年,“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同年比亚迪收购了美的客车,并将整个设计和工艺团队请过来进行商用车研发。现在,在比亚迪的22万员工中有3.58万人做研发,其中商用车研究院有1500多人。
►产业先行者思考车、电与人
当时,国内的客车巨头们,尚未重视纯电动路线,比亚迪商用车基于自身优势以K9入市,走了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
K9在深圳的顺畅运行,也引得不少同行和潜在客户到深圳去观摩。王洪军说,当时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在欧美低地板的12米公交车最普遍,反观国内,公交车却总是体验糟糕的代名词,也不方便乘客上下,于是决心从做一款12米低地板的电动客车起步,这就是K9。
因为这款车是电动的,注定只能走高品质之路。电池很重,为了保证全车的轻量化,比亚迪首先采用了全铝合金车身;又由于国外的公交多用偏置式的低地板桥,成本非常高,比亚迪创新性地大规模应用了轮边电机,一方面实现低地板,一方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这些“首先”、“领先”的技术应用,使比亚迪商用车起步即高端,“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赋予了比亚迪在客车领域独特的竞争优势。“比亚迪电动公交车频频销往海外,是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王洪军说。
标签: 新能源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