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焦点精选!存续记忆 传承文脉 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开馆


(资料图)

风绿浦江岸,春满复兴园。3月8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开馆仪式。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孙跃东、副校长蔡永莲、副校长张华,1948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教授,在复兴路校区工作过的老领导代表吴益和、张忠赓、何建中、田蔚风,老党员代表董晓、金庆祥,烈士家属、校友及家属代表,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中英国际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开馆仪式由张华主持。

仪式正式开始前,丁晓东、孙跃东、蔡永莲、张华在校史馆会议室与周立伟院士进行了会晤。周立伟感谢母校的邀请,深情回忆了他过去的读书时光,并赠送了他写给母校的寄语和《探索之路——我的科学人生》等专著。丁晓东向周立伟赠送了他读书时期的成绩单和学籍卡。

下午三时余,浑厚钟声敲响,开馆仪式正式开始。记录复兴园百十年发展变迁的视频《时光流转复兴园》播放完毕后,丁晓东首先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校史是专属于上理人的教科书。研究校史,展陈校史,传承文脉,我们才能行稳致远。复兴园承续知行相济、因物致用的办学传统,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同频共振;承继博采众长、融汇中西的开放视野,是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使命递续,脚步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始终不渝坚持高质量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建设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团结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卓越的上理力量。

校史馆筹建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是许多老领导、老校友慷慨捐赠实物和史料,丰富了校史研究内容和校史馆展陈效果。仪式上,孙跃东为老校长肖流亲属夏小芹、龚洪年教授亲属龚一之以及1947级校友车宏安、1951级校友蒋能照、1951级校友王存纳本人或其代表一一颁发捐赠纪念牌。

校史馆记录了学校建立、发展和成长的过程,是大学文化的集中呈现、大学精神的浓缩凝练,也是学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场所。为此,中英国际学院与档案馆联合组建了大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蔡永莲为志愿讲解员代表颁发聘书,希望他们成为校史的宣讲者和学校精神的传承者。

志愿讲解员梅佳蓉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校史馆的存在,照亮现实和启迪未来,为大学生创造了与过去对话的可能性,有助于他们更立体地了解校史,主动被感召、努力去传承、内心有归属。

在仪式的最后环节,丁晓东、周立伟、吴益和、董晓与梅佳蓉一起,为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开馆揭幕。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五人手握象征时间的金沙,缓缓倒向启动台,“存续记忆 传承文脉”八个金色大字和复兴路校区历史建筑剪影缓缓呈现,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与师生共同参观了校史馆。

温故而知新,继往以开来。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建设从筹备到实施再到完成,在党委宣传部指导下,档案馆、基建处和中英国际学院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疫情影响等多重阻力,把对学校的热爱融化在展陈内容的字里行间,融入进空间设计的角角落落。前后历时一年多,校史馆终告建成。展陈以观众为中心,建构历史、现实、未来相互交织的文本叙事方式。基于校史馆所在的钟楼独特的空间特征,展陈采取开敞式设计,通过档案与实物、照片、图表、多媒体装置等多种展陈手段,在各展陈间建立丰富多元的关系,从而引发观众的兴趣与思考,进而成为学校百十年历史的体验者、同行者和探索者。馆内设“作育恢弘”“动力澎湃”“和合与共”三个展厅,厚重质朴、典雅平实,脉络清晰、亮点突出,全景式展现了学校百余年来的文化传统、办学成果和社会贡献。全馆展示的档案、实物近80件,照片142张,影像资料25段。1909年从德国运来的塔钟和德文医工学堂的功德碑是“镇馆之宝”。后续档案馆和中英国际学院将把校史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场所,让其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赓续大学精神文脉的摇篮。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徐晓民)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