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正文

【奋进的中国人·两会新面孔】阿布洛哈村的“归巢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倩媛):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只有一条垂直落差2000米的盘山路连接外面的世界。这里是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云雾一来,便隐没在崇山峻岭中。


(相关资料图)

“阿布洛哈,在我们彝语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个皮肤黝黑、面露憨笑的小伙子对记者解释道。小伙子名叫吉列子日,1995年出生,是阿布洛哈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出谷莺”到“归巢燕”

吉列子日是阿布洛哈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走出这座大山,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他回忆道,2007年村里还没小学,在很多父母眼里,小时候放牛放羊,长大了结婚生子就是孩子们该过的一生。

“当时我的父亲是村里唯一一个识字的人,他告诉我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年幼的吉列子日便被父亲带到了离村子步行大概要五个小时的小镇上读书。读书后的吉列子日对山外的世界愈发好奇,就这样,他一路读到了凉山州的州府西昌,读到了四川省的省会成都。

全国人大代表、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受访者供图)

一时间,能识汉字、会说普通话的吉列子日成了村民们的依靠。“凡是需要用普通话沟通的地方都少不了我。”毕业后的他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别人眼里的好工作,但脑海里时常想起那个生养自己的村庄。“在哪里出生,从哪里走出去,我忘不了这些。”在这份牵挂下,他最终辞掉了工作,踏上了返乡之路。

“刚回村时亲戚问我是不是傻了,好不容易走出去又回来干什么。”吉列子日说。“跟外面的人比,可能我学的东西微不足道,但是和我们这些父老乡亲比的话,我懂得会多一些。”当时恰逢村委换届,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中专以上文化,吉列子日便成了村党支部书记的不二人选。他坦言,起初想着干两年等村里脱了贫就走,没想到,转眼就干到了现在。

从“天堑悬崖”到“通途大道”

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吉列子日带领村民种米蕉、种脐橙、养生态鸡、养黑山羊。村民们的日子慢慢有了奔头。但同时,他也深刻地感受到,无论是想发展产业、开展教育,还是改善医疗,都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约。

阿布洛哈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曾经,出村只能走悬崖上的羊肠小道,荆棘遍布、乱石耸立,沿着陡峭的岩壁走到乡里要三四个小时,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曾走出村庄。“以前遇到有人生病,就需要发动全村劳动力把病人抬到医院。那时候村里没有担架,只能用树枝编一个简易的担架。这一路,得花上七八个小时。”吉列子日感慨道,“有些人会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有些老人甚至会选择放弃医治。”

2020年6月,在吉列子日的协调下,一条蜿蜒3.8公里的硬化路终于铺到了阿布洛哈村民的家门口。通村路建成后,人背马驮成了历史。村民们从村里到最近的乡,出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现在可以说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救护车可以开到村里,非常方便。”吉列子日说道,“一条通村公路,是我们阿布洛哈村两三代人的梦想。也是因为赶上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才得以实现了这个梦想。”

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新居(受访者供图)

路通了,村子的发展越来越快,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小时候,一团米饭就是最好的零食。现在村民们都说肉吃多了长胖了,得吃点蔬菜减减肥了。”吉列子日说着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如今阿布洛哈村有了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适龄儿童无一人辍学;父老乡亲们发展着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还学会通过电商拓宽销路。眼下村里正在建设民宿酒店、星空营地,还将开展古道体验、峡谷摆渡车等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农旅融合,成了阿布洛哈村未来发展的新路子。

吉列子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村里热闹了好一阵。“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要把当地的未来发展需求和民生需求反映上去,这对我来说责任重大。”谈到自己的新身份,爱笑的他也变得严肃起来,清澈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如今的阿布洛哈村已不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虽然仍时常淹没在云树烟霞里,但是村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阿布洛哈村的未来是明亮的。

策划:颜观潮吕倩媛

编导/剪辑:韩玥

海报设计:陈佳杰

包装:冯龙飞陈佳杰苏锐

外联:杨雯涵  

制片:戴爽金近张斯路

监制:张霁苍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