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 > 正文

从蚂蚁集团上市触礁开始,市场对于金融科技行业IPO生变的猜测从未停止

耿靖说:“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是当前趋势。”

从绿地金融到绿地金创,再到分拆绿地数科,一步步淡化金融属性,加大科技业务的比重,绿地数科的上市逻辑已清晰。

中国国际科促会理事布娜新认为,自蚂蚁集团上市受阻后,金融科技行业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创板最欢迎和支持的依旧是“技术创新类”企业,对于“模式创新类”企业已然是限制态度了。如果自身不属于“硬科技”企业,港股或是其最好的选择。

去年11月初,蚂蚁集团上市搁浅后,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包括《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在内的超过15个强化金融科技监管新政,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小额贷款、个人信贷等金融门类。

就在绿地数科公布上市计划的前两天,4月16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绿地数科赴港上市也是为了规避内地证券市场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和科技公司上市之后的市盈率和市值完全是两个待遇。”某金融机构分析师说,无论是蚂蚁集团、京东数科,还是绿地数科等其他有上市计划的金融科技公司,都需要对业务进行划分重组,支付、贷款、保险、理财等金融业务要与纯粹的技术业务分离,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不管怎样,绿地数科正蠢蠢欲动向资本市场讲述如何炼成金融科技“新物种”故事。但科技未来看似轰轰烈烈,探索落地之路却异常艰难。

以云计算为例,阿里云在2020年四季度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50%,是阿里云自2009年成立以来首次实现盈利。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业务给予市场想象的科技空间很大,但要实现盈利并非一朝一夕,这也是绿地数科要面对的,绿地整个金融产业在去年也只有43亿元利润总额。即使有了科技砝码,绿地数科的科技业务规模和盈利如何平衡,也是其面临最大考验。

曾经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泡沫被戳破,“科技+金融”成了市场主旋律。绿地也真的是好牌照拿到手软,但外界可能更关注绿地数科未来要怎么大秀“肌肉”。以后的绿地数科挑战似乎更多。(苗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金融科技行业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