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 > 正文

2020年上汽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2%,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0.2%

2020年,上汽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2%,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0.2%。此外,其全年实现整车销售560万辆,同比下降10.2%

火爆的“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未能阻挡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集团,600104.SH)2020年业绩下滑的趋势。

据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汽集团营收同比减少1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若以近三年业绩数据为分析基准,该公司业绩已然处于持续下滑通道。

除盈利指标不佳外,上汽集团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难令投资者满意。

据Wind数据显示,一方面,近年该公司加权ROE指标呈现出连续下滑趋势,且2020年加权ROE仅为8.02%,已经跌至个位数区间;另一方面,其每股净资产为22.26元,截至2021年4月7日收盘,该公司收于20.11元/股,收盘价已跌破净资产。

不过,业绩不佳未能阻碍该公司将触角延伸至智能汽车研发、智能芯片等领域。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基于智能网联的时代变革趋势,上汽集团此前曾与海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制造转型、智能汽车研发与应用、车家互联、新能源和智能化车辆应用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此外,考虑到芯片短缺对全球汽车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该公司下属企业上汽乘用车已与智能芯片产业“独角兽”地平线敲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军芯片产业。

针对该公司2020年业绩及自研芯片如何布局等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该公司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经营颓势明显

2020年,上汽集团经营业绩全线下滑,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据年报显示,该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7421.32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归母净利润204.31亿元,同比减少20.2%。可以看到,相较于营收下滑幅度,其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更大,这或凸显出在营收规模一定的前提下,其主营产品创造利润能力趋弱。

《投资时报》研究员进一步分析注意到,在2013年营收规模突破5000亿元至2018年冲进9000亿元大关的过程中,该公司营收处于连续上升的通道。但是这一上涨趋势并未延续下去,自2018年起三年内其营收有所下滑,且2020年的营收规模已不及2016年水平。

归母净利润亦呈同样趋势。2008年至2018年11年内,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处于持续增加状态,由6.56亿元上涨至360.09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49.26%。而自2018年起该指标亦进入下行通道,其2020年归母净利润数据仅能与8年前数据相匹配。

整体来看,当上汽集团营收规模在2018年突破9000亿元,市场对其冲破万亿大关充满期待时,该公司业绩表现却开始失速:不仅营收连续下滑,且至2020年已经下降至7000亿元至8000亿元区间,归母净利润也大幅下降至200亿元至300亿元区间。

此外,据Wind数据显示,上汽集团毛利率及净利率也呈现出下滑态势。其中,毛利率连降三年,由2017年的13.47%减少至2020年的10.76%;净利率则连续九年呈现出下滑趋势,由2011年的8.08%下降至2020年的4.04%。

对于2021年业绩预期,该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力争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10.2%,预计营业总收入8300亿元,营业成本7200亿元。

上汽集团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公开资料整理

合资品牌表现疲弱

具体到合资品牌业绩表现,《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20年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大众)实现营收1744.97亿元,同比减少26.05%,实现归母净利润154.89亿元,同比下降22.65%;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通用)营收为1772.95亿元,同比下滑5.6%,归母净利润为41.03亿元,同比减少62.56%;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通用五菱)实现营收729.27亿元,同比下降14.93%,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大降91.62%。

可以看到,上汽集团上述三大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上汽通用五菱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全部呈现出同比下滑的态势,这从侧面凸显出合资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有所走弱。

与此同时,该公司合资品牌的销售量也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量分别为150.55万辆、146.75万辆、160万辆,分别同比减少24.79%、8.29%、3.61%。

可以看到,一方面,2020年三大合资品牌销售量共计457.3万辆,占该公司全年销售量的比例高达81.65%,为该公司销售量的主要来源,可以说,上述品牌销售量的下滑会直接影响该公司全年销量表现;另一方面,相较于汽大众及上汽通用的销量来看,上汽通用五菱表现更为抢眼,这与旗下五菱宏光MINI EV 微型电动车的火爆有一定关系。

通过“人民的代步车”的精准定位,五菱宏光MINI EV微型电动车,自2020年8月起便一直占据国内电动车销售榜首位置,并在2020年全年实现12.66万辆的销售量。不过,小型微电动车本身售价较低、利润不高,未来如何保持此款车型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量,或是上汽集团需要重点思考的方向。

氢燃料领域竞争力几何?

公开资料显示,在“碳中和”愿景下,氢燃料电池以其能量效率高、安全性高、无排放、寿命长等优点,有望大幅降低碳排放。据平安证券测算,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相关资料注意到,上汽集团自2001年开始投入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先后推出了多款示范运营的氢燃料大巴车(申沃FCV)、商用车(FCV80)和乘用车产品(荣威950 Fuel Cell)。

该公司亦于2020年9月正式宣布了氢燃料电池技术战略,目前已经进入到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技术。

而在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汽车,601633.SH)于近日发布氢能战略,并发布了“氢柠技术”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计划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吉利汽车也在2019年上半年正式发布了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F12,加氢气10分钟即可续航500km。

整体来看,氢能源确实有其优势所在,氢燃料电动汽车亦具有燃料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真正零排放等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加氢站的安全性和氢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隐患。

一方面,加氢站作为氢能源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成本相对昂贵;另一方面,高纯度水的获取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也使得制氢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氢容易逃逸,这导致储氢、运氢存在一定的困难。

可以看到,氢能源真正实现商业化、规模化仍需一定时日。由此,作为承载上汽集团氢能源战略的两大主体,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大通)与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氢科技)如何协作,以上汽集团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是否足以解决相应的难题,同业公司的布局是否会侵蚀该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诸多问题仍需持续关注。(作者:林申)

标签: 上汽集团 归母净利润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