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 > 正文

这一年,董事长林定强给金辉的定调是稳中求进

“2020年,我们将一如既往,追求有质量的发展,让‘稳’的基础更扎实,让‘进’的节奏更有力,做好规模和利润的平衡,保持行业站位,向千亿目标坚定迈进。”

这一年,董事长林定强给金辉的定调是稳中求进。

据金辉控股(HK:09993,以下简称“金辉”)2020年报,期内收入达348.8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42%;合约销售额972亿元,同比增长9.4%,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

金辉并没有一门心思的追求千亿目标,而是做了一件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消灭三条“红线”。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率为75.3%,现金短贷比为1.4,剔除预售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三条红线全部达标。

实际上,自三条“红线”出台,不少房企拟定了达标计划,三条变两条,两条变一条,逐一消灭“红线”,分阶段实现从红档到绿档的过渡。

相比之下,金辉更具魄力。2020年10月的上市发布会上,金辉管理层透露,公司正努力改善投资策略、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有决心在年底前消灭三条“红线”,以寻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业绩增长“内功”

林定强的新年致辞中、上市时的媒体交流会上、年报披露后的高管问答里,“高质量发展”被反复提及。拒绝以价换量、不盲目扩张,以稳健低调著称的金辉控股,“从不追求超越别人,只专注自我超越”。

2020年,金辉实现收入348.8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毛利润77.13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42%。期内,毛利率约22.1%,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净利率约10.9%,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一张利润表,营收是基础,净利是核心。如何做到净利增幅大于营收增幅,这是房企修炼的“内功”。

2020年,金辉控股净利润增幅高达42%,超过营收增幅、毛利增幅近10个百分点。在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十余家内房股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2家,一个是金辉,另一个是宝龙。

金辉的强劲“内功”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期内合营公司贡献利润9.9亿元,较2019年的5.1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同时,受益于人民币升值,期内产生汇兑收益2.93亿;这两笔收入合计超过12亿元,约占净利润总额的1/3。

其二,金辉的成本控制较为优秀,比如期内财务成本5.25亿元,仅同比增长6%左右;行政开支11.96亿元,同比增长约21%;相对来讲,成本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

不仅如此,金辉为明年的业绩增长上了一道“保险”。截止2020年底,金辉的合约负债为690.9亿元,同比增长21.9%,是期内营收的1.98倍。按照新会计准则,合约负债主要为预收楼款,结合房地产行业的期房预售制,这个数据将对金辉未来业绩增速形成支撑。

三条“红线”翻绿

向来,业绩稳健的白马股更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2020年11月20日,金辉控股经营主体金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一笔公司债,发行总额12.2亿元,期限2+2年,票面利率6.95%。这是金辉登陆港交所后的首次发债。

据wind数据,金辉控股发债的前一周,约28只公开发行的债券取消或者推迟发行,规模超过200亿元。债市动荡之下,金辉控股逆势募满,也并非易事。

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被“暴雷潮”突袭,多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上市的千亿房企也赫然在列。随着信用分层的加剧,优质主体被哄抢、中低评级主体信用收缩的迹象越发明显。

优质的信用成为金辉融资路上的开山斧。据了解,金辉多年来与四大国有行一直保持优质的战略关系;与如民生、招商、华夏、平安等商业银行、及各大信托公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金辉联席总裁陈朝荣曾言,在40强房企阵营中,能像金辉一样同时与四大行长期保持总对总业务,可谓凤毛麟角。

去年10月,金辉上市前夕,评级机构惠誉国际宣布,确认金辉集团的“B”公司评级,评级展望则从“稳定”调整至“正面”;2021年1月,标准普尔上调公司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至“B+”;同月,穆迪信用首次将“B1”评级授予金辉,并给予“稳定”展望。上市不足半年,金辉控股便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名单,随后调入港股通,显示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和长期看好。

金辉的融资优势逐渐显现,年报中可窥一二。截止2020年底,金辉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为7.47%,较上期末降低约0.3个百分点。同期,借款总额为537.7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即期借款总额为193.07亿元,占比35.9%,而2019年短债占比约40%左右;此外,利率相对较低的银行类借款占到了借款总额的66.2%,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金辉将债务结构优化与降杠杆并举。截至2020年底,公司净负债率为75.3%,现金短贷比为1.4,剔除预售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全部达到“三道红线”政策绿档要求。一年内全部“翻绿”,金辉在降杠杆上“激进了一把”。

按照新规,绿档房企的有息负债规模增长上限可放宽至15%。不过,金辉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度并不算高。一方面,预收账款已达690亿元,有“活水”大幅流入;另一方面,总资产规模四年翻了2倍;金辉的内生增长力较强。截止2020年底,金辉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达265.9亿元,同比大增98.4%。

据了解,三条“红线”中,最先翻绿的是剔除预售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于去年7月末,该指标已降为45.5%。为了完成另外两道红线的挑战,金辉减少了拿地动作。其高管透露,金辉的拿地预算为权益销售的50%左右,2020年金辉权益销售额约661.6亿元左右,但实际在拿地方面的花费约200亿元。

2020年,金辉共新增35幅土地,总计规划建筑面积达430.1万平方米,覆盖15个强二线重点城市,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2020年新增土储的重点布局城市。截至2020年底,金辉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到3072.7万平方米,其中94.7%位于二线及核心三线城市。

目前,金辉控股已经完成环渤海、长三角、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六大区域的布局,进驻全国32座核心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福州、杭州、武汉、西安等一线、强二线及环一线城市。

新资本故事

早前,金辉的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但这份成绩单并未包括物业。

在递表之前,金辉已将物管业务剥离出去。今年1月,林定强给物业改了个名字,从“福州金惠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惠物业”)变更为“金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金辉物业”),紧接着半个月后,金辉物业首笔收购项目落袋。

更名换新、收购扩张,连环动作下来,其背后的资本化用意渐渐浮出水面。相信用不了多久,金辉会再次叩响港交所的大门,开启一个新的资本故事。

1

截止2021年3月19日收盘,金辉控股收盘价4.55港元/股,涨幅4.36%,市值184.1亿港元,市盈率(TTM)为6.57倍。

据统计,千亿规模内房股市盈率均值约7.5倍,“准千亿”的金辉或正被低估。(杨倩)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