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 > 正文

教育OMO模式大爆发 多家培训巨头入局

2019年的教育行业,有一个词越发成为各家机构的关注重点:OMO模式。继高思教育刚通过品牌更名的方式表示继续聚焦OMO(Online-Merge-Offline)新教育场景后,京翰教育也宣布推出OMO个性化教育暨优势养育产品。据统计发现,包括精锐教育、朴新教育等多家教育公司已宣布将OMO模式列为公司主要战略。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增量市场逐渐饱和及竞争加剧影响下,教培行业正在经历从纯线上及纯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探索,以完成更好地下沉,做更重的服务及教学内容本地化等。从概念的提出到行业落地的两年时间里,谁是OMO模式的头号玩家呢?

教育O2O升级版

2017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针对新零售提出的OMO概念,已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培行业铺展开来。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是指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是继O2O之后市场效率大幅提升的商业模式。

据业内人士卢雷表示,和教育O2O单纯地将交易过程放在线上不同,OMO模式试图在交易到服务的全链条上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这一方式解决了教育O2O发展受阻时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教学过程和教学数据导致的教师与学生无法长期留存在平台上等。

具体来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并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精准记录教学和学习数据,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其次,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体量和规模直线上升。特别是今年暑假的K12网校大战,使得用户线上学习的接受度得到大幅提升,在线教育用户大批量“上线”。但也极大地分流了线下教育机构的流量,单纯的线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加之政策的规范使得线下办学成本攀升,积极布局线上业务,如在线直播、双师课堂等更为精细化的教学服务迫在眉睫。

而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竞争同样激烈,再想获得高速发展,就需要去下沉三线以下市场,做更重的服务,教学内容本地化等。据创新工场研究报告,三线城市参培率也已经超过50%。此外,线上获客成本高也是在线教育发力线下的原因之一。松鼠AI创始人兼CEO栗浩洋曾透露,线上的获客成本是6000-8000元,线下是500-2000元。

针对为何今年会成为各家入局OMO的重要节点,京翰教育集团总裁喻烜认为:“市场有很多地方准备好了,线上教育的品类、产品、内容、工具变得非常丰富开放后,更加愿意走到线下,这样融合的形态和方式可以很好地互相取长补短。”

多家培训巨头入局

在教培行业,已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MO模式是发展趋势、传统教育机构的业务升级之路也必须走OMO模式的共识。4月时,爱学习教育集团在获得D轮融资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须佶成就曾表示,传统教育变革方向与新零售进行类比,即结合线下教学效果落实的优势,进行OMO的多场景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提供高品质、全场景、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爱学习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川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教育行业都开始提OMO,这是一个时代的变更大趋势。从PC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线上和线下因为科技的发展在进行着融合,这个概念现在是一个新的概念,但相信在五年后,所有环节不会再被提及,因为它是必然趋势。“最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线下的场景加线上的融入,并将数据打通。”李川补充道。

不久前,京翰教育也宣布落地OMO模式,利用AI一体机等智能产品,打通线下教育、线上课程、双师课堂等数据。这是继精锐教育、爱学习教育、朴新教育之后又一家聚焦OMO模式的培训巨头。

事实上,今年初开始,已有多家教育公司宣布将OMO模式列为公司主要战略。精锐教育CEO张熙曾说,“我们会投入30亿元,做好线上线下技术深度融合。这30亿元中有20亿元用于技术升级,大力推动精锐大生态链OMO的形成”。朴新教育创始人沙云龙表示,“期待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OMO模式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学大教育推出了“双螺旋”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产品深度融合,虽名称不同,但本质也是OMO模式。这都反映出,OMO模式已经开始全面爆发。

仍处探索中

“OMO模式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对于这一新出现的概念,没有既往经验,各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卢雷谈道,所以也还没有出现所谓的“老大”。那么,技术进步还将为教培行业带来哪些可能呢?在须佶成看来,技术帮助教育领域实现两件事,一是优质资源的大规模快速普及,另一个是千人千面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据了解,行业目前对OMO模式有多种理解。有业内人士表示,是用线下的服务去拓展线上疆域,线下不可能完全搬到线上,线上应该做的是增量,体现出机构线上业务的特色优势。也有观点表示,是用线上的服务去拓展线下,以及通过技术手段,给老师赋能,给客户赋能。在精锐教育集团副总裁焦典看来,OMO模式的未来发展形态下,线上教学和服务要同时兼具着线下的教学和服务。可以从教研、产研和服务几个体系去攻克,未来OMO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教育。

此外,当下一二线城市的教培市场竞争已经趋于饱和,三线以下城市无疑成为了教培机构竞争的“新蓝海”。 须佶成强调,不会再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开设直营学校,要用OMO模式去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市。可见,采取OMO模式成为了攻占下沉市场的利器。

除了企业端对于OMO模式的探索,资本方也对OMO模式有所关注。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表示,从做投资的角度来讲,OMO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今天大家看到的所有在线教育的形式和线下教育的形式其实还有很多的空间,远到不了完全成熟的形式。“OMO的机遇将在大机构,而非创业者。”宁柏宇补充道。OMO是大规模、兵团式、重装作战的领域,新生的创业公司无法与传统培训巨头们抗衡,提供全体量的完备教学服务产品。因此,线上、线下同步布局,几乎只有巨头级别的培训机构才有可能推行。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