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已过半年。针对美德两国媒体所谓“亲乌克兰团体”租用游艇炸毁了管道的说辞,曾撰文曝光美国摧毁“北溪”管道大量细节和证据链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日前再次发文,直指这是美国中情局惯用的编造故事掩盖行径的老把戏。这次编的故事依然非常荒谬。
“这个故事情节太过荒谬”
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去年9月底发生爆炸,成为国际社会热点事件。上月初,美国《纽约时报》和德国《时代周报》在报道中,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实施者指向了一个所谓“亲乌克兰团体”,声称总部位于波兰的一家公司把一艘名为“仙女座”的游艇租给五男一女,他们将炸药放置到了“北溪”管道上。
(相关资料图)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报道:“北溪”管道爆炸案线索指向乌克兰,调查人员已经确认了发动袭击的船只。
这套说辞让曾公开爆料美国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幕后黑手的赫什嗤之以鼻。这位美国资深调查记者4月5日再次发文,抨击上述说法完全是由美国中情局编造的故事,情节实在太过荒谬。
△被认为是实施此次袭击的“仙女座”号游艇(图自《华尔街日报》网站相关报道配图)
在这篇题为《北溪幽灵船》的文章中,赫什认为,用这么小的“仙女座”号游艇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这太荒谬了”。他援引专家的观点指出了多个疑点。
△“Scheer post”刊发的西摩·赫什的文章《北约幽灵船》开篇称:美国中央情报局不断在世界各地开展秘密行动,所有行动都必须有一个掩护故事,以防事情变得糟糕,他们经常这样做。
疑点例如:这个团体如何用假护照租到游艇?租赁机构的租赁记录在哪里?这艘游艇是如何找到“北溪”管道的?
△赫什在文中指出:这些问题都没有被媒体问到。专家认为,其实这些都没有发生,别再试图把这件事和现实联系起来了。这就是一场恶搞。
赫什援引相关领域专家观点提出有力质疑:该游艇上只有两名潜水员,每次只能潜水15分钟,即便一次搜索1平方英里(约2.6平方公里)的海域,也需要四年的时间。
△赫什的文章截图
“这是美国中情局的常规操作”
赫什认为,“这个故事肯定在秘密策划破坏‘北溪’管道之初就编造出来了。而使用编造故事来掩盖真相对美国中情局来说堪称常规操作”。
诸多事实证明,赫什对美国情报部门的评价所言不虚。
就在一个多月前,美国多家情报部门联合公布了对所谓美国驻外使领馆人员患上神秘怪病“哈瓦那综合征”的调查结果,推翻了此前极力渲染的相关症状是古巴和俄罗斯等国使用某种 “秘密武器”所致的荒谬说法,坦言该事件由外国敌对势力造成是“极不可能的”,致病原因可能与基础病、健康问题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截图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常驻华盛顿负责司法和情报领域的记者肯·迪拉尼安直言:美国政府先前渲染的“哈瓦那综合征”完全没有根据。
“这是现代美国情报史上最大的调查之一。美国的情报机构进行了多年深入集中的调查,能调查的尽可能都调查到了,但他们并未发现外国参与的证据,比如他们曾认为俄罗斯是嫌疑人,但调查推翻了这一假设。调查认为,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哈瓦那综合征’这种东西。”
△肯·迪拉尼安参与节目访谈
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就此表示,美国基于谎言对古巴施加极端措施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美国情报部门编造故事的“常规操作”在二十年前发动的那场伊拉克战争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3年,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用一管白色粉末当作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悍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演讲时拿出了一小管白色粉末,称这是伊拉克正在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后来公开承认,当时情报有误,他提供的证据“也许是不准确的”。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004年4月3日相关报道截图
从冷战时期发起“知更鸟计划”,收买媒体操纵舆论,到新世纪借“洗衣粉”“白头盔”,对伊拉克、叙利亚发动战争……美国情报部门的确惯于编故事、造谎言、炮制假证据、捏造假新闻。
“至今不独立调查此事简直荒唐透顶”
而“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至今仍然难有结果。
当地时间4月6日,负责调查此事的瑞典检察官马茨·永奎斯特再次确认“北溪”管道遭到蓄意破坏,但目前难以确定实施破坏的主谋。
他还暗示西方抛出的所谓“亲乌克兰团体”制造爆炸的说法,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且这种可能性也较小。
△路透社报道:瑞典检察官称目前难以确定对“北溪”管道实施破坏的主谋,但目前主要关注的仍是国家级行为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个月曾表示,所谓“亲乌克兰团体”用游艇炸毁“北溪”管道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这种发生在海洋深处的重大爆炸事件只可能是由国家级的专业技术力量完成的。”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会国防问题专家斯韦斯泰克也持同样的观点:“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资源,需要大量资金去购买炸药,这都不是媒体推测的小团体能实现的。”
△英国《卫报》网站报道截图
尽管俄罗斯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展开共同调查寻找事件真相,但一直遭到西方国家的拒绝。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4月6日表示,“北溪”管道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欧洲基础设施遭到“恐怖袭击”,但迄今仍未对此展开独立公正的国际调查,这简直“荒唐透顶”。
△资料图:西雅尔多
联合国安理会上个月27日曾就俄罗斯提交的呼吁联合国成立调查委员会、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展开调查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最终未能通过。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表示,他对于当天的投票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这次投票已经清晰地展示了各方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立场。
△资料图:涅边贾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当天表决后的解释性发言中指出,授权联合国开展国际调查,恰恰是回应猜测和指控的最好办法。
“如果有关国家坦坦荡荡地欢迎安理会授权对北溪管道爆炸进行国际调查,至少可以显得他们问心无愧。如果有关国家遮遮掩掩地阻挠安理会授权进行国际调查,反而令人怀疑他们另有隐情。”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记者丨刘允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侯晨 刘轶瑶
监制丨关娟娟
标签:
编造故事成了美情报部门的常规操作?!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已过半年。针对美德两国媒体所谓“亲乌克兰团体”租用游艇炸毁了管道的说辞,曾撰文曝光美国摧毁“北溪”管道大...
【速看料】俄军方:美国已重启在乌克兰建生物实验室计划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据俄新社莫斯科4月7日报道,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称,美国已经重启在乌克...
美国硅谷银行爆雷“满月”,IMF发出警告!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纪双城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甄翔】4月8日,美国硅谷银行爆雷事件迎来“满月”。这场200...
日媒:韩国会议员赴福岛 重申反对核污水排海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据日本共同社网站4月8日报道,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国会议员等人7日在日本福岛县内与核事故避难者等会谈,并...
热门:民调:七成美国人对经济前景悲观 过半民众称财务状况恶化
海外网4月8日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7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悲观。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仍是受访者最为关切的问
环球播报:独家现场丨东部战区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按计划于4月8日至10日在台湾海峡和台岛北部、南部、台岛以东海空域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东部...
安徽芜湖举办文旅惠民和文旅采风活动暨无为·昆山第二届白茶采摘节
4月7日,“大地欢歌·春之韵”——...
全球讯息:通讯:“中医让我们大长见识”——记德国和卢森堡中学生走进地中海地区...
位于马耳他保拉市的地中海地区中医...
天天快讯:IMF总裁:中印两国将贡献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
专访:“立即就可持续发展融资采取行动”——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哈尼夫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日...
最新快讯!2023第二届安徽国际茶旅大会暨第十一届泾县兰香采摘节举行
4月7日,以“茶和天下旅约泾川”为...
信息:业内人士建议推动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气候投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哪...
环球观热点:津兴铁路铺轨全部完成 年内开通运营
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每日观察!2023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26个代表性项目签约总投资674亿元
2023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4月6日在...
当前热议!“我读得越多,就越感受到中国的魅力”——记“中国书架”项目落地古巴
日前,在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中石...
微动态丨“六个逐步向好” 一个“W”型曲线——从税收数据透视当前经济运行态势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6日表示,今...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扫墓要注意哪些事情?
清明节是一个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历史...
保质期长的牛奶防腐剂更多吗?牛奶保质期长短有什么区别?
牛奶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现在市面...
经常喝酒对健康有哪些影响?浓香型、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有什么区别?
说到酒,很多男性都是很有想法,对...
交通局和交警队是一个单位吗?交通局和交警队有什么区别?
交通局和交警队的区别是职责不一样...
新炒菜锅怎么开锅?新炒菜锅第一次怎么用?
新炒菜锅第一次用的时候要先开锅。...
春风吹暖“春经济” 场景式消费花样不断翻新
春风和煦,花红柳绿,春风吹暖“春...
班组天地 | 从堵点难点薄弱点入手,激活班组职工创新创效潜能
原标题:从堵点难点薄弱点入手,激...
速递!英雄之光|913位回国烈士遗骸,他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遗物但找到家人的……
70多年前 梁佰有牺牲在抗美援朝...
当前观察:总台记者专访丨伊朗分析人士积极评价中国推动沙伊复交
本月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