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农村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更应引起关注

“统筹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打破家校壁垒齐抓共管。

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孩子寄宿就读,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其间加强教育管理,强化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很多孩子毁掉了自己的前程。我曾经得到过好几千名家长的联名信,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没有修订,后来在修订的过程中征求了我们的意见,最终把网络游戏相关的内容也写了进去。”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从立法角度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保护。其中提到,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赵皖平说,相比城市孩子来说,农村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更应引起关注,“在部分农村,随着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养育现象极为突出”。

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仍在扩大。这些孩子缺乏有效关爱和正确引导,“近乎处于失控状态”导致许多农村学生出现厌恶原生家庭、厌学和轻生等负面倾向。

“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虽然现在也有农民工学校,但是大部分孩子的监护人不是父母,而是家里的亲戚等,这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有机可乘’。因为孩子小、自控力辨别力都很差,如果没有外在的干预,就会陷进去,这种例子太多了。”赵皖平表示。

“农村孩子的课外娱乐主要依赖手机,有人沉迷手机游戏和网络直播,对学习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或因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赵皖平认为,造成农村儿童精神世界“营养不良”的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专业教师缺乏,影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另一个是思政教育缺位,爱国及法制教育流于表面。

他说,农村小学规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的状况依然存在。 大约只有40%的村小学有专门的体育、音乐和美术老师,各村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老师大多是文化课老师兼职,素质教育教师仍然极度缺乏,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突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持续性发展的瓶颈。学校向来是执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农村小学的思政教育往往单纯依赖《道德与法治》课,而思政老师又由其他老师兼任,精力分散对课程的研究和挖掘不够,往往仅照本宣科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赵皖平建议,要涵养农村德育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切实采取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强德育实效性建设,积极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结合地区特点,挖掘地方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线,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抵御外界的不良风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和辅导制度,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引导同学之间互敬互爱,增强对老师的信任,做到有的放矢。”

他还提到,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班刊、校刊等平台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行为导向,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赵皖平还建议,要统筹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打破家校壁垒齐抓共管。他说,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孩子寄宿就读,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其间加强教育管理,强化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尊自强的精神,鼓励孩子定期与父母亲人电话、视频沟通感情。同时,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引导家庭走出“爱的误区”,要求家长制定家规,多陪伴孩子做作业、运动、做家务。建立“家校联系卡”,方便实际沟通联系。

“开展隔代教育监护人培训班,由学校在春节或其他节日农民工返乡时间,组织孩子父母、祖父母参加家长培训班,教授家庭教育的技能和方法,鼓励在家长会时互相交流讨论,改进教育方法。设立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深入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赵皖平说,要强化师资配备,将乡镇党委干部、公安干部、地方优秀党员和地区“好人”补充进道法课程的兼职教师队伍,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对本土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