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在云南昆明举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COP15是应对生态挑战的历史性机遇,希望各国能够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兰贝蒂尼表示,过去5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增加,与天气、气候或水患有关的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人类在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更加脆弱,贫困人口更是首当其冲。为避免生态系统恶化,维护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了“自然向好”愿景,希望在2030年前,通过改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丰度、多样性和韧性,助力自然恢复,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兰贝蒂尼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应尽可能在全球范围推动转型变革,包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粮食浪费,以更可持续的方式经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采矿业等。此外,还应通过改革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流向,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设定统一的全球目标并携手为之努力,国际社会有机会力挽环境退化趋势。
兰贝蒂尼注意到,中国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在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举措,从优化国土空间、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等方面加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中国还设定“双碳”目标,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对此高度赞赏。
兰贝蒂尼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对其他国家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期待未来中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自然资本核算、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对话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并加强农业、林业等重点产业全球绿色价值链合作,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样板。许多国家同样期待,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等议题的全球治理进程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中国为保护世界自然环境作出重要贡献。”兰贝蒂尼表示,中国的领导力对于达成一个有雄心、可执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至关重要,也体现了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各国政府能够积极推动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标签: 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