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从脏乱差到示范路,幸福感来之不易

编者按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决定,在2021年至2023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中,选取部分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城市,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从“文明”到“典范”,对城市的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已4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南京,如何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把造福人民作为最终目的,让创建过程真正成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过程,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城市更有品质?今起,本报开设“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典范城市”专栏,走进各个领域,听民声,看行动,见成效,展新风。

7月9日下午,刘玉琴阿姨坐在普德村路街角的长椅上纳凉。树荫庇护的小街巷里,车辆单向通行,行人走在透水铺装的人行道上,南侧的小区围墙装饰成一道爬满常青藤的绿墙,北侧的围墙上,橙红色的凌霄花正在怒放。“从脏乱差到示范路,幸福感来之不易。”刘阿姨感慨。

普德村路是一条几百米的小路,两侧居民区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建筑。过去,道路一侧停满了车,每天人车交织,连走路都会遇到麻烦。上空杆线林立,地面坑坑洼洼,大家多有怨言。2017年开始,一场街巷和小区的整治开始后,情况就变了。“这里建成了南京首个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空中各类杆线全部下地,车辆单向循环,人车分离,两侧围墙变成景观墙。”居民陈继才对家门口的变化如数家珍。

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2016年以来,南京共有1973条背街小巷完成精细化整治。背街小巷是城市空间的“毛细血管”,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近年来,南京一直以“绣花功夫”扮靓城市“里子”。尤其是今年,围绕200条街巷整治任务,每个区都要打造不少于2条精品街巷,并通过路(巷)长制,结合“门前三包”,构建全民共建共管模式。

通过综合整治,城市道路也更具品质。仙尧路—尧新大道鲜花装扮,绿意融融,周边还新添了多处景观公园。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这条路改造前道路老化严重,部分段落连人行道都没有,居民过街不方便,公交站台也很老旧。改造后,人行道进行了透水铺装,沿途新建成的姚坊门公园、铁路边口袋公园,让行路变成了享受。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共完成了江北大道三期、光华路、仙鹤门二号路等近10条道路整治任务,瞄准市民出行的痛点难点,解决了车行问题、人行问题,并大大提高了道路的舒适度。在此基础上,还因地制宜植入绿色景观、海绵城市和休闲空间,让道路成为城市宜居生活的一部分。

刚刚完成改造的光华路,从一条被市民屡屡投诉的“补丁路”蝶变为高颜值路。不仅行路顺畅了,路边还挖掘边角地带新添了一个个广场和游园,给周边市民添了快乐驿站。新增的智慧灯杆,同时拥有环境监测、5G基站、治安监控多种功能,科技范儿十足。

“道路整治不只是市政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市建委建设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还将续建延龄巷、童卫路、南湖东路等多条道路,不断提升精细化的水平,彰显道路的生态、文化和智慧特色,让道路更有品质,提升市民幸福感,彰显城市温度。(记者 何钢)

标签: 来之不易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