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斯拉宣布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同时,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
这是特斯拉车在经历顾客维权风波以后、在国家网信办5月12日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后,在汽车数据方面立场的改变。这个改变是符合中国消费者期待的,是符合国家网信办文件中已经表达的政策趋向的,因此值得肯定。
这段时间以来,围绕智能汽车数据的权属问题,特斯拉这家智能汽车生产厂商与消费者龃龉不断,无论是车内摄像头收集车内人员的私密数据,还是维权车主与特斯拉长达数月的缠斗,让特斯拉一次次深陷舆论漩涡,而且汽车销售量也随之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迫使特斯拉不得不调整立场改变做法。围绕特斯拉出现的种种市场乱象,急需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揭开了规范市场的大幕,但是,战略方向明确后,还要考虑执行以及具体方案的法律合规性问题。由于国家一直缺乏系统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法规,甚至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尚且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所以许多具体的操作究竟如何进行、怎样进行,仍然缺乏界定,显示出相关立法的空白。因此相关的立法活动不仅要加快步伐,而且还要深化、细化。
比如,虽然特斯拉表示已在中国自建数据中心,但究竟这个中心建设在中国的什么地方,涉及到国家的政策精神能否顺利落实的问题。因为特斯拉上海工厂本身就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如果数据中心建在那里,会不会成为一个离岸数据中心?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它位置在中国境内,但是对它一些约束管辖方面,法律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次,国家网信办5月12日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数据不得传出境外的政策意向,一旦这个意向确定为正式的政策规定以后,外资企业业务中的数据出境、境外人员对中国境内数据在线浏览等行为该如何规范,这些问题也将浮出水面。
至于特斯拉表示将按照政策精神将数据中心建在境内,也涉及到自建或利用其他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数据中心作为物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新基建范畴,自有基础设施则有互联互通和开放属性,而且建设周期很长;第三方基础设施也有企业自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当前,随着各类传感器的广泛运用,以及车辆与外界的互联互通性不断增强,智能汽车的数据采集能力越来越强大。比如特斯拉,仅仅车身外部就配有8个摄像头,视野范围达360度,对周围环境的监测距离最远可达250米,整车据悉可以采集覆盖车主个人信息、车辆环境信息、车辆行驶信息、车主手机信息等多达200多项信息。可以说不仅用户,就是周围的人员,在他面前都是无遮无拦。一旦这些数据落入不法分子手里,被恶意使用,无疑将对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智能汽车搜集数据的范围和边界做出了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范围,但规定牵扯到车辆生产安排,也还是需要具体化、详细化。政策规定汽车厂商不得搜集车内人员的信息,但具体到特斯拉,已经造出的车辆内却安装有摄像头,究竟是仅仅不开启设备、还是要拆除这样的设备?这涉及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安排,也需要政策明确。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对智能汽车数据安全监管》提案,指出如果对于智能汽车产业过度宽容,“先发展,再治理”,将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
联想到国家在治理网络平台方面的实践,可以看出,对新经济的包容审慎监管,并不是在市场管理上的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及早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市场主体,随时矫正其不当行为。如果等事情闹大再干涉,势必会造成艰难的转弯和较大的损失。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要加快通过立法规范市场的进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