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优秀教师培育,探索职业教育教师培育模式,培养具有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的专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教师。两年来,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组织管理下,李关华电子技术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指导学员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搭平台、聚资源、拓途径,围绕技能、师德、教法、教改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一、定制个性化带教方案,专业引领提升学员素养
工作室4位学员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对自身发展有不同的规划和需求。工作室根据每位学员的发展规划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建议,定制个性化的带教方案,指导学员制定年度目标、教育科研规划等。
工作室通过专家讲座、企业参观和培训、线上线下交流等形式,传播先进的学科教学理念和学科前沿知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引领教师关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同时,通过不断汇总,丰富职业技能经验,以示范课、公开课、说课等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的职业技能发展。
二、搭平台、聚资源、拓途径,全面培育、精准指导、特色鲜明
两年的名师培育过程是短暂的,工作室汇聚教育和行业专家的智慧,对学员发展规划进行梳理,立足课堂、聚焦教学、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进行了“全”“精”“特”的培育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一)关键字:“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聆听大师的讲座成长得更快。名师培育工作室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先后安排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席校长邬宪伟的讲座《从优秀到卓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陆靖的讲座《今天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学——如何上好一门课》、同济大学教授蔡跃的讲座《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体例及样例分析——活页式教材开发》专题讲座,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端讲坛、“实践赋能创新发展”教师企业实践学术论坛、“多维融合创新聚力”名师培育工作室第四协作组《多专业融合项目》中期汇报交流活动等等。内容广泛包括教育理念、大赛资讯、行业发展、师德素养、心理健康等。两年来,工作室组织学员不断学习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和前沿动态,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学习,全过程交流讨论提升学员自身教学理念。
站在时代的前沿才能引领方向,走进行业的深处才能创新发展。为了加强工作室学员对电子技术专业前沿技术的学习,深化对各类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以及世界技能大赛的重新认识,工作室先后深入上海机器人在线公司、上海旭拓电子通信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中心组、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电子技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参观和学习。通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参观学习和交流研讨活动,学员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科技和先进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与行业发展趋势,更新了行业知识库,明确了专业教学的方向,也找到了时代发展与自身融合的价值意义。
(二)关键字:“精”
通过定制个性化方案精准对接学员需求,精炼活动内容,精确培养。李关华老师非常注重标准,将职业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评分标准、裁判实务等方面对学员们进行解读,提升学员们的竞赛解读水平,辅导学员参加或者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大赛,以竞赛促进学员们的专业成长,激励学员们往更高、更新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前行。
贾盈莹学员侧重在专业技能和专业建设方面,先后参与了《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专业申报和《1+X物联网智能家居集成与应用》初级教材编写工作等,在如何申报专业,撰写调研报告,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同时在“1+x”证书试点工作中深入参与教材开发工作,对专业有了更深地理解。
唐澍沁学员侧重在实训室建设和课程开发方面,先后参加了单片机实验室信息化改造和《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通过改造实训室学习了信息化教学和探究型教学活动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以点带面引出了在线开发课程的开发思路。
杨利静学员侧重课题研究和技能大赛方面,先后参与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课题《智能制造云互联虚拟仿真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1+X”证书师资研修,指导学生参加了首届上海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2020年上海市“四大品牌”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和“星光计划”第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课题研究和技能大赛为载体,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吴海疆学员侧重实训室建设和标准开发方面,先后参与了《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市级教学标准开发研讨和编写工作,参加了上海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标准开发研讨会,并完成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综合实训室的建设。
(三)关键字:“特”
2020年遇到了疫情,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工作室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学习、研讨。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传承与发展》工作室名师与学员面对面交流、与往期学员之间交流,凝聚力量,相互学习和探讨教法改革和带教心得。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新一期的学员快速成长,大家集思广益、答疑解惑。通过参加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八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上海市“四大品牌”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形成一定的特色成果,收获满满。
三、采取有效运作策略,提高学员培育质量
(一)团队指导
工作室通过对学员的综合考察、诊断,就其发展水平、方向、特点等作出客观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每一位学员的成长方案。充分营造催人奋进的研究环境,搭建民主宽松的学术平台,构建互助分享的团队氛围,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在工作室学员每一个阶段的培育过程中,都充分重视名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广泛吸收同伴学员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修订完善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利用名师引导,团队互助的方式,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构建最具适用性的培养方案。
(二)项目引导
研究始于问题,工作室依托于课题研究带动教研、科研工作。以课题牵动教研与教学组织形式为“经”,推行新型的教学方式为“维”,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组织课题科研合作,让课题为教育服务,科研为教师服务。促使学员们增强专业底蕴、提升理性认识、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工作室通过《多专业融合项目》等,瞄准教育的新视点、新热点,进行实用性课题研究。
(三)实践评价
工作室坚持理论研修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推广行动研究,促使学员们积极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业评价,探索育人规律,努力让每一位学员都有更多的研修和实践机会,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在主持人的指导和组织下,工作室学员定期开展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课例反思发布会等活动,参与科学、规范的教学流程,形成“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良好教研氛围。
(四)互动交流
为了扩大沟通交流的力度,更好地营造学习、研究、合作的氛围,积极营造名师与成员、成员之间多维互动交流的途径,同时促进加强与其他工作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每次专题研讨都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评议、体验、思考和优化,成员们在相互评价、修正和启发中实现智慧分享,知识在交流中实现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
工作室内的交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名师与学员的纵向交流,时刻关注各学员的成长与进步,与学员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给予他们一定的精神关怀,从而极大地促进各学员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是促进学员之间进行横向对话,在交流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交融中达成共识,真正达到“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持续发展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培养名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工作室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和策略高效运作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有效的长期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工作室学员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在学业评价与学科质量监测上出成效,在管理岗位上出经验。不断在长期的实践和培育中,持续促使他们主动向学者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四、名师示范引领,工作室成果显著
经过两年工作室的学习成长,学员们在技能大赛、教学法评优、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等方面硕果累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两年来,工作室共获得10个国家级奖项,25个市级奖项,3个区级奖项,完成市级课题3个,出版教材1本,发表论文3篇,充分展示了学员们在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引领下的能力提升和创新特色。
结语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面对风起云涌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唤醒智慧的教育和引领,工作室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将学员逐步培育成长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行业领域的创新者。
两年的时间,是结束,也是开始。前进的道路没有止境,教学的探索没有边界,教师的培育没有终点。工作室也将在以后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帮助每一位学员,促使其变得更有效、更有价值,同时能够带领学校的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名副其实的“名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