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桥街道有一家“时间银行”,“开户”的“小老人”(低龄老人)可以重新“上岗”,在各自的岗位中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服务1小时便“收入”1枚时间币,待自己年老需要帮助的时候,便可从“时间银行”中支取时间兑换服务。
上午10点,67岁的顾华云来到离家不远的爱建居民区美好生活服务站,配合工作人员为老年助餐服务做准备。“服务站设置了自助点餐屏,可预定第二天的午餐,但许多老人用不来,所以我就过来帮忙指导。”
自退休以后,顾华云便积极加入到助老服务中,一人结对服务5个老人。2020年,得知街道“时间银行”项目在居民区设置了助餐服务岗位后,便果断选择注册“开户”,之后每个星期都会来这里服务1个小时。
核对午餐数量、协助分发午餐、看到年龄大的老人在自助机上点餐便主动上前帮忙操作,顾华云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订餐的老人有突发事情不能前来,顾华云便会将饭菜送上门,格外贴心。
“服务好后,我会把‘存折’拿到居委会,让工作人员帮我储存服务时间。”截至目前,顾华云在助餐点服务72个小时,已收获72枚时间币。
“我们还年轻,比起在家无所事事,不如趁着身体还行的时候,发挥点余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自己,等到年龄大了,也可以用储存的时间换取自己需要的养老服务。”顾华云说道。
时间银行
据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宁介绍,“‘时间银行’顾名思义就是储蓄时间的银行,它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公益服务信息平台,体现的是公益服务的互助性,或者某种程度上说它的实质应该是服务去换取服务。但是怎么样来衡量?用的就是时间这样一个相当于货币的概念。”
目前在虹桥街道,像顾华云这样的时间银行“储户”共有76人,年龄基本都在60-70岁左右。“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因为低龄老人相对更健康更有活力,他们的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积极性都比较高,低龄健康老人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更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于宁说道。
自2019年试点以来的两年中,街道“时间银行”养老服务项目创新建立了区级总行、街道分行、居委会支行三级服务网络,让小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提供助老服务。
与此同时,街道“时间银行”服务基地也推出了十大服务项目,如“我是代言人”“时光记忆师”“展厅讲解员”“学堂师者说”等,让一批低龄老人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及各服务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辅助高龄老人使用健身器材、传授使用智能手机的小技巧、介绍适老化改造产品等,让低龄老人发挥自己所长,让高龄老人们收获温馨。
虹桥街道“时间银行”服务基地
十大服务项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