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云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如何?本科课程如何开设?

云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如何?本科课程如何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革?就业情况如何?近日,云南大学发布《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公布了学校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培养能力、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等相关情况。

学校共有2个A类学科

云南大学是一所以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云南大学共有2个A类学科(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2个,其中新增人工智能、老挝语、尼泊尔语、柬埔寨语、临床医学专业,撤销园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今年招录新生4608人

多年来,云南大学本科生规模总体保持稳定。2021年,该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1278人,其中本科生16958人,硕士研究生11216人,博士研究生1502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4.22%。

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6个(停招汉语国际教育、马来语、孟加拉语、缅甸语、僧伽罗语、越南语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共录取新生4608人,其中省外学生占54.47%。

2021年,云南大学云南省内文科最低录取分数超一本分数线47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超一本分数线56分。省外各地文理科录取最低分超各省本科线平均为101分(部分省份未划一本线,按照合并本科线计算),本科生生源质量提升较为明显。

共有7674个本科教学班

云南大学着力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培育青年教学骨干,探索本科教学新模式,建设了一批交叉融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完善分级分类教学、教考分离机制,推行“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强化过程性学业评价。推动小班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课堂互动实效。扩大全英文课程覆盖面,推动课程国际化。

2020—2021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3608门,共计7674个教学班,公共课60人以下的教学班占总数的70.07%,其中30人以下的教学班占总数7.32%;专业课程中,60人以下的教学班占94.84%,其中30人以下的教学班占44.76%。

开展复合交叉人才培养

云南大学以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国家人才基地班为重点,夯实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机制,推动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特点的卓越人才培养、菁英班人才培养、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以“非通用语+”为试点,开展复合交叉人才培养。

学校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体系,突破传统培养模式,探索有效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特区,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2021年2月生物科学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

云南大学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建专业课程,实行本科生校企“双导师制”,建设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教育培训资源,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培训、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专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塑造,培养对接产业需要、具备优秀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

同时,该校规范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明确培养定位,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科教融合特点的课程体系,拓展核心课程内容、规范考核标准,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落实各培养环节的双向合作举措,推动科教融合,教研相长,提升菁英班人才培养质量。在“天文学菁英班”“大气科学菁英班”“地球物理菁英班”等基础上,2020年新增“植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

28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

云南大学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构建“4大平台11个模块”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涵盖全校通识必修课模块、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大类教育平台,涵盖新生研讨课模块、大类(学科)基础课模块、大类(学科)选修课模块;专业教育平台,涵盖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综合实践环节模块;拓展教育平台,涵盖跨学科教育模块、专业深度教育模块、个性拓展教育模块等。

同时,加强学生专业能力训练,提高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压缩必修课学分比例,增加选修课学分比例,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不断完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校28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下属专业(不含会计学ACCA方向)分别按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招生,入校后统一按经济管理类培养。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下属专业(不含基地班及菁英班)分别按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学类招生,入校后统一按生命化学类培养。物理与天文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下属工科专业分别按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统一按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培养。

继续实行新生晚自习制度

学校持续加强学风管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对一个学期学分不过半的学生给予警示公告,对连续两个学期学分不过半的学生做退学处理,2020—2021学年警示学分不过半学生145人,退学处理9人。

云南大学继续实行新生晚自习制度,针对部分公共课程定期开展学业辅导,服务2万多人次,取得了较好成效。各学院广泛开展各学科专业的考研辅导,提升考研率。出台《云南大学本科生学术科技竞赛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促进形成良好学风。

超半数2020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

云南大学2021届4205名毕业生中,4000人获得毕业资格并通过云南大学学士学位分委员会审议获得学位证,毕业及学位授予比例为95.12%。

2021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6.40%(未就业毕业生中,44.01%准备升学考试,37.10%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1040人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选择出国、境本科毕业生74人),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目标大学以“985”院校为主。

2021年1月,云南大学公布的《云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从就业地区看,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省内就业毕业生占比为53.73%,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云南省生源中,84.11%的学生选择留在本省工作,27.60%的省外生源也优先考虑在云南省就业,34.26%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就业行业主要为教育行业占比39.61%,IT行业占比10.23%。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92.92%,专业相关度为77.28%。

标签: 教学质量 云南大学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