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深圳特聘岗位分ABCD四档 有针对性地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近日,深圳提出将通过打出一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推动“政策引才”向“环境、文化聚才”转变,从而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组合拳”之一,今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这标志着在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实施的“特聘岗位”制度,正式步入“实操”阶段,也标志着人才政策“组合拳”开始逐步落地。

特聘岗位分ABCD四档

据了解,“特聘岗位”制度旨在支持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发展,这些领域的重点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专业领域特点,设置特聘岗位,并根据岗位需求精准引才。

特聘岗位分为A、B、C、D四档。其中,A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处于本领域、本专业世界一流或国内顶尖水平;B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处于本领域、本专业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C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在本领域、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D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为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而且仅用于基础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领域新引进紧缺人才。人才获聘特聘岗位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岗位绩效奖励,申领“鹏城优才卡”,享有创新创业、生活保障、文化休闲等全方位人才服务。

特聘岗位3年1个周期,同一档次岗位可持续1-4个周期。以面向青年优秀人才的D档为例,人才获聘后,可享受D档岗位奖励。聘期届满,可申请参评C档及以上岗位,如果获聘,可继续享受相应岗位奖励。深圳每年投入基础教育、卫生健康领域特聘岗位奖励经费各不低于当年奖励经费总额的20%。

“量体裁衣”设定评聘标准

“特聘岗位”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用人主体自主权。

“以往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全市统一的认定标准,打个比方就好像各类人才一起参加‘全民马拉松 ’。现在实行特聘岗位制度后,就变成了参加分行业、分领域的‘单项锦标赛 ’。”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实际自主确定岗位评聘标准,不同领域可“量体裁衣”设定门槛标准、“谁用谁评价”,自主评价聘用高精尖缺人才,从而更好实现引才工作与单位管理、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在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的同时,“特聘岗位”制度也加强了“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人才退出机制,破除“低效引才”“只进不出”问题。比如,在事前环节,通过设置特聘岗位评聘的“基准线”,明确各单位每年用于新引进人才的特聘岗位比例,严格把好人才结构关和质量关;在事中环节,通过建立考核管理、经费管理、绩效评估等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规范管理;在事后环节,根据考核评估情况,动态调整各单位引才经费,不断增强引才效果。

有针对性地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连续五年获得深圳市“引才伯乐奖”的南方科技大学,设置了A、B、C共3个档次特聘岗位,每个聘期为3年。

该校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科大自建校以来在引才上坚持实行国际同行评价机制,现已建立完善的系、院、校三级学术委员会/聘任(晋升)委员会制度。因此,南科大在特聘岗位评聘组织上,将采用系、院、校三级评审制,以便引才程序与特聘岗位程序同步开展,确保特聘岗位评聘的系统性与应用性。”

“相信通过特聘岗位制度,南科大可以更加有规划、有针对性、分领域地引进人才,实现各学科协同有序发展,并集聚更多认同南科大办学理念的优秀人才加入。”张东晓说。(记者 杨丽萍)

标签: 优秀人才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