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今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力求“精准滴灌”到需求终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今年直达资金
主要来源是转移支付资金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是国家建立常态化直达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中央转移支付机制的重要方式。资金直达减少了中间环节,在时间上可以及时将资金下达,在效果上可以有效确保资金直达地方,提高财政资金的下达效率和使用效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我国采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后,为更好地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传递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有必要继续完善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其中今年把2.8万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以便扩大直达机制的使用规模,确保把中央财政资金用得更精准,用在刀刃上,发挥更大的效应,确保省级财政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能“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市县基层惠企利民。
去年我国创新实施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对2万亿元资金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今年3月6日,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仅用20天时间,就将95%的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省级财政细化下达时间平均只有1周,速度前所未有”。目前,财政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已经完成,其中1.56万亿元资金已经投入使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效果明显。
“去年的直达资金主要是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今年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直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转移支付资金。同时,今年财政直达资金的范围扩大,导致规模增加,如增加了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等。”崔志娟说。
刘向东表示,去年采取特殊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进行。与去年相比,今年财政直达机制更强调精准滴灌到终端需求,确保用好资金、管好资金用途和促使更快落地见效。
今年扩大
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
《报告》表示,今年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按照扩大范围、完善机制、严格监管、强化支撑的原则,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直达机制范围,涉及中央财政资金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今年要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除了扩大范围之外,还要优化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规范分配拨付、高效使用、有效监控、科学评价机制,增强直达机制政策效果,切实把纳税人的钱用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和资金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刘向东说。
崔志娟表示,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需要做好资金的监管,对此需要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发挥好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监管、人民银行的资金拨付监管、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监督、使用部门的业务指导监控作用。二是健全完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拓展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推进部门间数据开放共享,并通过完善直达资金单独下达、单独标识的资金使用台账制度,记录资金所处状态。三是加大直达资金信息的公开公示力度。通过直达资金的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作者:包兴安)
标签: 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