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1日陕西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5月9日宣布,根据《北京市最低工资规定》要求,从7月1日起,北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120元调整到2200元,增加80元。这已是年内第四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此前,重庆、上海分别于1月1日和4月1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哪个省份上调额度最高?
记者注意到,重庆1月1日调整,第一档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800元/月,第二档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700元/月,分别比原标准提高了300元。上海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20元调整为2480元,上调额度为60元。陕西5月1日将四类工资区调整为三类,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800元/月、1700元/月和1600元/月,比之前上调120元。
哪个省份调整最快?
从调整周期看,重庆是三年,陕西是两年,上海是每年一次。而北京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日期为2018年9月1日,此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距离上次还不到一年。
根据人社部此前要求,各地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稳慎把握调整节奏,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每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研究员詹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发达地区在年内继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可能性比较大。即将达到窗口期的地区很可能也会在年内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据悉,河北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日期为2016年7月1日,即将满三年。此外,青海、天津、福建、湖南、贵州、甘肃等地距离上次上调也将满两年。
受益人群能有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表示,据测算,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的低收入人群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有5%左右。
“最低工资作为兜底线的民生制度,主要为城市农民工、4050人员等低收入就业者提供收入保护,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权益和合法经济利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不过关博也指出,最低工资影响群体在劳动经济学上有个定义——“最低工资覆盖率”。5%虽然反映了总体性趋势,但与实际各地方工资分配情况不一定完全一致,比如上海最低工资较高,一般而言覆盖率就会低一些。还有基数也很关键,在小时工资部分,哪些群体可以视为最低工资影响群体,也需要进一步厘清。
还有哪些政策将落地?
在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基础上,还有哪些政策会联动调整?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9日也宣布,考虑到今年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实际,2019年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档上调170元。而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上海市此前也表示,2019年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也将从1770元调整到1815元。
“随着我国相关改革政策的推进,最低工资调整对其他困难群体也形成联动影响。如,各地失业保险金逐步提高到最低工资的90%,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也会联动失业群体共同受益。”关博说。
“下一步在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上,保障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是重要方面。”詹鹏说。在关博看来,下一步还应同时运用好各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政策,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性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还有哪里挣钱能力强?
除了最低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如何?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3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示,上海、北京、浙江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前三名。分别为18704元、17069元、15505元,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235元、5690元和5168元。上海人民挣钱能力仍居首位。
上海市统计局表示,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稳定为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带来积极保障。今年一季度职工年终奖和大笔奖金发放情况良好。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共有7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包括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