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波及全球经济,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制造业。2月份,我国PMI出现大幅下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月份,我国PMI为35.7%,比1月下降14.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并且,制造业进出口压力加大,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较1月下降20.0和17.1个百分点。
相关制造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疫情的突袭,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供应链停摆,甚至中断,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应对能力较弱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影响较大。一方面,直接导致餐饮、旅游、交通、零售、娱乐等服务业的大部分停滞,使制造业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疫情致使许多部门复工推迟、物流滞后等,也使制造企业劳动力、原材料等供给不足,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大部分订单延迟交货,部分外贸订单取消。”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也给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许英明认为,疫情在全球蔓延,主要带来外需订单的减少和供应链部分“断链”。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已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特别是在电子、机械和设备等领域,国际经济链条已相互镶嵌、密不可分,如果全球疫情短期内得不到较好的控制,将对我国制造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中国制造业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枢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1990年的2.7%增至2010年的19.8%,此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有机构测算显示,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已经提高到30.9%。
不过,许英明强调,目前,我国复工复产率大幅提升,金融机构和财税部门陆续推出对制造业信贷支持和财税减免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在加速打通制造业产业链,我国制造业强大的发展韧劲正在体现。
对于疫后哪些制造行业会迎来发展机遇?许英明认为,一是此次疫情让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医疗卫生与健康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促进医疗与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就为制造行业带来新需求。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制药保健等制造行业,以及与康养服务相关的业态,将迎来较多的发展机遇。二是此次疫情让劳动密集型和仍采用传统管理经营方式的制造企业进一步拥抱工业互联网,将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医疗与健康产业的应用,智能制造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制造业企业须积极转型升级
许英明认为,疫后制造业将会发生三大变革。
一是通过此次疫情,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必将加快。本次疫情让更多的制造企业认识到“机器”,特别是“智能机器”的重要性,会更加主动地应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变革,必将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业等相关战略和任务的进一步落实。
二是通过此次疫情,部分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将更加柔性。疫情期间,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服装企业、石化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甚至富士康等代工企业,根据抗击疫情需要,转产防护服、口罩等医疗防护产品,充分体现了其柔性生产经营满足市场应急需求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性等优势,也为其他制造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三是全球蔓延的疫情,让部分制造企业更关注强大的内需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性流行病”,外需减少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我国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市场活力和潜力将被逐步激活,促使部分制造企业将外需市场转向内需市场。
在许英明看来,制造业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第一,强化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须在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寻求突破,以技术创新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第二,系统总结并复制推广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经验模式。对《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进行系统评估,继续推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坚持以应用促发展,进一步推进示范应用,将形成的经验模式向同行业同类型企业复制推广。
第三,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强化市场拉动作用。打通国内巨大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增长链条,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生产率的提高提供更多机会,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创造更多商业化的应用场景。
第四,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出台和落实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保障企业智能制造在人、财、物等要素的需求,推进制造企业进行系统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标签: 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