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鞋子会把病毒带回家吗”“检测仪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可否通过大强度锻炼提高抵抗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每次都会邀请专家解答公众疑惑。专家们的话,老百姓信得过、听得懂,成为人们了解疫情防控知识的权威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院士、医护专家、科普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络平台,不停向公众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知识,解读疫情,回应关切,消除谬误,筑起了普通人抗“疫”的防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一方面,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能够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消除恐慌心理,克服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好更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质量,增加群众和社会急需的科学知识供给。
有效增加科学知识供给,应加强疫情防控科普与科研工作联动。当前,疫情科研攻关正处于关键阶段,科学家对病毒规律性的认识仍待深化,药物及疫苗研发还在进行。正确把握科研与科普两者间的关系,科普知识要跟进最新的科研进展,在满足群众信息渴求的同时,还应经得起时间检验。
有效增加科学知识供给,也意味着提高疫情防控科普信息的权威性。目前,疫情防控知识来源多、数量大、传播广、普及快,有时候不可避免会导致信息多样化,甚至互相干扰。须校好疫情防控的“知识准心”,发挥权威科学家的作用,给群众一个“定心丸”。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隐蔽性大、危害严重,短期内公众对相关知识需求激增,公众关注点不一样,接受信息的途径也不同,科普工作尤其应注重创新传播手段。统筹利用好各种传播渠道,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强,新兴传播渠道形式活泼、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确保“科普不掉线”。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形势依然复杂。继续拓展向好势头,仍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科普工作也要及时跟上,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标签: 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