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正果镇的“忠记云濑”小吃店时常人气爆棚,今年国庆,创始人陈冠忠看着门前长龙微笑地说:“做了粤菜师傅,全家工作都不愁了,小事业也能做红火。”
——18岁小伙郑敬霖在去年拿下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银牌后,还没毕业就接到南航抛来的“绣球”。
——最近把小儿子送进大学后,来自茂名电白的月嫂邓汉娣并不为学费发愁,因为她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
三个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因为三项工程,发生了改变。
2018年以来,广东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小切口入手,解决就业增收、技能人才短缺、家政服务民生痛点等大问题,累计培训近640万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带动就业创业超200万人次,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用三枚关键“棋”,赢得民生保障“满盘活”。
一技傍身,斩断“穷根”
抄起一口十斤大锅,炉中火焰蹿起半米高,肉香四溢。吴明俊个头不高,但力气很足。
“‘一人学厨,全家脱贫’,3年前贴在村委会门口的宣传语深深吸引了我。”2018年6月,吴明俊半信半疑地走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厨师学院第一期“粤菜师傅”培训班学员。
如今,掌握一技之长的他拥有了自己的“田园歌”农庄,还在雷州老家盖起了新房。
从2018年4月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至今,广东已有26.1万人次接受培训,63.92万人次就业创业。
在“粤菜师傅”工程启动一年多后,借着中央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东风”,广东又实施“南粤家政”工程。
靠着一双勤劳双手,月嫂邓汉娣从丈夫离世、举债度日等重重打击中挺了过来。“现在我是三星级月嫂,月入近万元。我还想朝着公司最顶尖、工资最高的那个星级努力。”
与邓汉娣一样,近百万劳动者在接受“南粤家政”培训后找到就业新机遇。
“广东技工”工程则改变了很多年轻学子的命运。
在揭阳普宁,相继走出张志坤、张志斌、田镇基、郑玉辉等多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从小山村到世界舞台,技能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曾经的张志斌性格叛逆,“当个网吧网管”就是他的职业目标。但初中毕业后他发现,无技傍身找工难。跟随哥哥张志坤入读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他。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他一举夺得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希望我的经历能鼓励更多的青少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在广东广袤的农村,三项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培养了生力军。
在梅州玉水村,年薪超20万元的厨师超百人,半数以上家庭有成员做厨师。
很难想象,这些村民曾经主要依靠在煤矿务工谋生。“谁也没想到,‘煤矿村’走出了‘名企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联名企,名徒成名厨’的培育模式,脱胎换骨变成‘名厨村’。”玉水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感慨道。
“蓝领”也能拿百万年薪
机床运转,主轴转动。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中国集训基地,“广东技工”们戴着护目镜,熟练地操作铣床。一旁,第44届世赛冠军杨登辉目不转睛地指导备战训练。
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杨登辉全程收看了直播,心情激动:“你知道吗?载人飞船有很多零件就是用数控铣技术加工制作的,这让我更加坚信所学的技术非常宝贵,可以做很多伟大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实现全球重要制造基地的历史性崛起,正加速迈向产业链高端,但随之而来的短板同样突出:高技能人才供给依然不足。
如何快速培养更多产业亟需的高技能人才乃至大国工匠?2019年9月,制造大省广东推出“广东技工”工程,力求夯实产业升级的人才基础。
“我们的路子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就算目前就业压力大,我们的毕业生也会提前一两年就被‘预订’,企业求人倍率甚至高达5∶1。”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汤伟群说。
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技工”脱颖而出。在粤东技师学院,17岁的潮汕姑娘陈柔钰认真参加茶艺专业课,新泡制的一壶单丛色泽清亮、香气弥漫。“毕业后我想创业,做年轻人喜欢的原创茶,把我们工夫茶文化发扬光大。”她笑吟吟地说。
目前,广东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技工院校达148所,在校生近61万人,占全国总量的1/6;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3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6万人。
掌握一门技能,“一招鲜”也能找到好工作。在需求侧,高质量“蓝领”正在成为企业高薪诚揽的对象。“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操能力的技能人才,正是企业稀缺的,我们愿意开百万年薪!”新大陆科技集团人才生态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邓立说。今年,广东举办多场优秀企业与技能人才就业对接会,仅邓立参加的一场,就有17家企业与29名技工当场签约。
把优质服务送到家门口
红绸布、绿纸杆、黄铜丝,经一双双巧手绕、捏、扎后脱胎换骨,“出落”成一朵朵鲜艳的仿真花。这是广州荔湾区东漖街道羊城家政服务站的温馨一幕。
“今年重阳节,我和几个老姐妹一起过来做手工、聊聊天,很开心。”67岁的谢笑玲一边说着,一边展示手机里自己的花艺作品。另一边,几位老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使用仪器做着复健。
在稳就业的同时,“三项工程”也在为精准满足群众需求提供更多可能。
面对三孩生育政策放开和老龄化社会到来释放的巨大需求,广东加快“南粤家政”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今年7月发布首批10家南粤家政“信得过”企业,引入专业化家政企业合力建设家政基层服务站,计划到2022年,全省建成1000个基层站,实现成熟社区站点全覆盖。
“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可以更好整合家政、养老、医疗、就业培训等资源,把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谷丰健康产业集团康养板块总经理钟仕雄说。
在河源的“家政一条街”,23家龙头家政企业入驻提供育婴、保洁、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等各项服务。
在湛江的“家政超市”,群众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完成对家政服务需求的一站式选购。
优质民生服务不仅满足城市,也送进乡村。
每到周末,中山南朗镇崖口村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切块的红烧妙龄乳鸽一端上桌,很快就被一扫而光。一旁掌勺的粤菜师傅身边,围满了讨教的村民。
“乳鸽怎么做到如此外焦里嫩,我刚学了两招,回头给家里‘改善伙食’!”村民谭阿姨笑着说,每期送教下乡活动,她都会叫上家人朋友一起到场观摩。
通过把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设在村里,中山利用周末等时间,定期派出名师名厨传授粤菜烹饪、家政服务等技能,成为当地每周追捧的保留节目。
随着三项工程的深入实施,在广东,父老乡亲追求美好生活的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