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正文

深圳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昨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3件重点建议正式交市政府办理。这3件建议均与民生息息相关,涉及社康中心建设、公共住房建设和噪声扰民治理。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建议,提出探索在临深片区合作配套建设大型安居社区。

城市更新项目应增加公共住房配建量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近年来,深圳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取得积极成效,申请公共住房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今年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有数十名代表针对进一步加快公共住房建设提出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4件代表建议合并成重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申请公共住房的家庭大幅度增加,公共住房尤其是公共租赁住房在空间方面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目前保障性住房项目主要集中分布于坪山、龙岗、龙华等原特区外区域,而户籍申请家庭及居住意向最为集中的罗湖、福田、南山三区房源十分紧张,

此次重点建议主要推动解决公共住房建设方面的六项工作。一是增加公共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二是调整城市更新配建公共住房的比例,增加配建量;三是减免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的建设和运营税费;四是加强公共住房的幼儿园、学校、社康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五是加大公共住房建设供应任务的监督考核;六是结合产业布局,探索在临深片区合作配套建设大型安居社区,并做好公共交通衔接的可行性。

补齐社康机构“短板”

社康机构是市民“家门口”的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的基层堡垒。根据代表们带来的数据,至2020年末,我市共有社康机构742家,全科医生5406名,不仅保障了市民的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基层技术保障作用。

成绩令人欣喜,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代表们一针见血地提出,目前,深圳市的社康机构普遍存在诊疗用房紧张、设备设施老化、全科人才欠缺、在推进分级诊疗上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诸多问题。社康机构只占全市12%左右的医务人员,却承担全市所有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任务,力量明显不足,药品配备不全,不能满足居民实际需求。

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们提出的4件建议合并成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康中心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建议,建议将社康机构网点建设、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居民健康管理等提升纳入各区政府考核指标。同时,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社康用房保障,解决部分社康机构面积小、租金贵、环境差等问题。

建设覆盖我市主要区域的声环境监测网络

近年来,深圳市每年涉及噪声扰民的群众投诉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大多为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我市环境噪声监测力度较弱,所使用的环境噪声监测设备陈旧,严重影响监测工作质量与效率。

市人大常委会将4件代表相关建议合并成关于加强我市噪声扰民治理的重点建议,建议加强查处工地、广场舞等噪声扰民行为,加强噪声敏感建筑物隔音降噪设施的建设,优化轨道、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标准。特别是要完善声环境监测网络,调整并新增噪声监测点,谋划建设覆盖全市主要区域、道路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对噪声的全方位监控、分析、评价和预警。(记者 李舒瑜 徐兴东)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