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连续13个月同比正增长!上半年增速创下近十年来新高,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
打赢了翻身仗,挺住了攻坚战。7月13日,如期而至的2021年中国外贸年中成绩单再次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韧性、稳健度与竞争力。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布局、贸易方式与主体、产品结构等各方面数据都显示,中国外贸稳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量与质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令人鼓舞。
正如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所说,今年以来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对外贸易支撑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
几多欣喜,几多思索。处在百年变局与新发展格局下,对于中国外贸,如何评判2021年已走过的路与预见后半程的走势同样重要,点评亮点与分析不足、规避风险同样重要。为此,国际商报邀请多位专家为这份外贸成绩单“做注”,旨在滤清纷繁之后帮助外贸企业把握新发展格局中的变局与机遇。
肖慧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秘书长
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石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国际商报:
6月当月,中国外贸进出口3.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这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月度进出口第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2021年上半年,几乎每次外贸数据出炉后市场都有“好于预期”的惊呼。
如何评价上半年中国外贸的总体表现?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建平:上半年,中国外贸实现13个月的正增长,难能可贵、超出预期,体现出中国外贸“真金不怕火炼”的本质。
外贸的增长让中国的全球外贸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外贸规模创出历史新高。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国内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社保、出口信用加担保等政策“组合拳”发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系统性支持“力挺”外贸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球经济进入复苏轨道、全球市场需求回暖带动了中国外贸的高速增长。
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核心国家,同时也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的优势非常明显。在外贸总量扩大的同时,市场多元化得到进一步施展。
肖慧琳:2021年上半年中国外贸的总体表现超乎预期,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2020年上半年基数较低,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较大,同时价格因素也对外贸总体表现起到拉动作用,2021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总体价格存在较大涨幅;其次是我国稳外贸的政策红利拉动外贸良性发展,“一带一路”与RCEP等贸易伙伴为外贸稳定增长作出较大贡献;最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活力不断恢复,国内大循环也为国际大循环提供了保障。
石先进:上半年外贸的优秀表现主要基于两层原因:一是外部经济持续强劲恢复;二是疫情刺激之下消费习惯的养成,而非基数效应主导,因为出口的同比增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
观察过去十年间的上半年出口规律可以发现,自2020年4月开始,中国外贸走势逐渐正常化,基数效应主要体现在去年2月和3月,4月开始基数效应已逐渐衰减,下半年趋于正常化。即使2020年2~3月出口量保持2019年水平,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增速也可达30.5%。可以看出,疫情在刺激中国防疫物资外需增长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防御经济”和“宅经济”的消费习惯。这样来看,出口贸易表现也算“情理之中”。
国际商报:
上半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提升,尤其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其中,哪些方面最为可圈可点?
肖慧琳:从国际市场布局来看,东盟、欧盟和美国仍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同比26%以上的增长显示了双方良好的合作势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同比均在20%以上的贸易增速也印证了中国与多元化海外市场日益密切的往来。
从贸易主体来看,民营企业的主力军地位更加巩固,特别是民营企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7.8%。同时,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达到44.6%,比民营企业整体增速高出9.5个百分点。且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前10位的省份中,有8个来自中西部地区。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外贸发展质量有所提升,外贸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
张建平: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系统性的合作,中国有力地挖掘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贸易空间。
东盟持续作为中国最大外贸伙伴,得益于“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在相互投资以及境外工业园等方面的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对贸易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东盟与规模和量级相近的欧盟与美国一起构成中国贸易伙伴国的第一梯队。“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份额已经从7年前的25%提升到现在的30%。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贸易增长达到27%,成绩喜人。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达到62%,代表了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产品正成为出口第一主力方阵。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六成,汽车、电子、医药等构成的出口主力军,共同显示出在疫情下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此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表现也非常突出,优势明显。上半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29.1%,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32.1%,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增长46.1%,均显著高于外贸总体增速。同期,以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出口所构成的外贸新业态、新动力的大幅增长彰显了外贸新活力。
国际商报:
虽然成绩喜人,但外贸企业也面临四大突出困难:一是国际海运效率低、价格高;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抬高企业成本;四是部分地区招工难、用工贵。这造成部分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现象。
针对这些难点,企业应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加以应对?有关部门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助力?
肖慧琳:企业方面,结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与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转型难度等综合因素考虑,合适的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转变出口产品转入国内市场。汇率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企业面临汇率不稳定的问题。对此,外贸出口公司应及时锁汇,提前与银行办理远期结售汇。面对化工材料、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和全球“碳中和”大趋势,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应及时进行自身供给侧改革,通过使用清洁能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政府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疫情防范管理力度,创新物流模式,优化货物查验模式,合理提高海运清关环节时效;其次,应坚持货币政策的一致性,秉持精准施策的方针,保证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稳定性与有效性;面对企业成本上升,要从实体与金融两方面发力。既要保供稳价,也要优化金融结构以服务实体;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方面,政府需要合理引导就业,严格监督企业,并积极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张建平:当前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难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能做的,还是应努力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更加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尤其要主动利用中国现有的和26个经济体签署的19份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降低外贸营商交易成本,挖掘伙伴国潜在市场空间,同时利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的贸易便利化优势以及减税降费带来的政策红利。同时也可与自贸伙伴开展更加合理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分工协作,通过价值链的整合与优势互补有效降低相关成本。
当然,有关部门应继续通过减税降费、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外贸企业的力度和继续贯彻出口信用加担保等政策助力外贸企业降低营商成本。
石先进:以上四种风险均可被视为系统性风险,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可能无法完全回避,只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尽量规避。
以汇率波动为例,企业可在定价时选择合适的方案,做好汇率预期管理,将汇率波动溢价与通胀溢价加入到采购合同之中,通过适当的对冲工具抵消汇率和通胀波动的影响。
国际商报:
在世界疫情的阴霾下,中国外贸划出了漂亮的“逆袭”曲线,这样的高增长态势能够在今年下半年延续吗?前述四大困难交织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外贸后续走势?随着世界疫情的好转,防疫订单与“宅经济”热度过后,中国外贸会面临哪些压力?
石先进:总体而言,2021年中国出口形势仍较为乐观。即便是7~12月中国出口增速为0%,2021年全年贸易额都能达到30139亿美元,以美元计价的增速可达16.4%;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5计算,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速可达9.3%。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已持续向好,如果下半年经济形势保持平稳走势,预计今年全年贸易以美元计价增速可达22%,以人民币计价增速可达15%左右。相比之下,由于基数低的效应正在逐渐消失,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会相对较低。
疫情退去之后,外贸将面临医疗物资等疫情相关产品和“宅经济”出口的衰减,以及其余商品对外部增长实际弹性的衰减。未来,中国外贸发展需要应对以下潜在风险:一是出口壁垒风险。拜登政府更为关注全球贸易壁垒的新问题,强调约束机制、劳工和环境、数字贸易、农业贸易、服务贸易等问题,预计劳工和环境问题可能为今后贸易壁垒的重点;二是政策冲击风险。世界范围大规模宽松政策的刺激会使全球通胀水平提升,不利于需求恢复;三是外部宽松政策间接刺激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汇率升值不利于我国货物出口的竞争力改善,还会通过价格效应影响到名义增速与人民币计价的增速。
肖慧琳:预计下半年外贸总体趋势仍将向好,但增长速度会有一定的回调。
首先,随着疫苗普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失衡会慢慢趋于正常;其次,国家有意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成本也有望回落;再次,运输方面,下半年运输部会加大查处力度,各国复工以后供给关系会恢复均衡,运输价格也会回落;最后,人民币汇率下半年会随美元指数波动,但总体波动不大。
未来中国外贸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外的贸易保护政策和国内医疗用品产能过剩。随着世界疫情的好转,各国纷纷想要尽快恢复经济,西方一些国家为保持本国企业发展可能会出台相关经济刺激政策、收紧贸易政策,并可能运用贸易保护措施。因此,中国外贸企业订单成交量在保持增长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国医疗用品产能在短期迅速扩张,疫情好转后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口罩的原料价格有明显回落的趋势,部分企业未来面临较大压力。
张建平:中国外贸增长的态势预计仍会在今年下半年延续,但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由于外贸由负转正已经抬高基数,也考虑到下半年全球市场需求的恢复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下半年外贸增长态势会延续,但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上半年那么高。
另外,目前企业面临的如集装箱短缺、海运价格抬升等问题以及成本输入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也会影响中国外贸的增长速度。
应该说,下半年的中国外贸走势面临的形势依然扑朔迷离且比较复杂。首先是疫情的发展态势,包括变异病毒的蔓延和疫苗的有效性等因素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市场的复苏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未来的走势如何也较为复杂。加之前面提到的四大困难的交织,未来的外贸走势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局面。但是不同的细分行业所面临的情况和市场需求是不同的,就要求我国外贸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行业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在疫情的大形势下,有很多国外订单从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转移到了中国。待未来世界疫情好转,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可以逐步地复苏,全球供应链的协作也会进一步地加强,对中国订单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分流效应。
对于中国外贸而言,今后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其中也包括发达国家。
中国外贸另外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价格的上升。目前,随着资源、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攀升,中国普遍的工业产出产品的价格指数都上升得比较快,后续一定会传导到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的外贸产品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记者 刘 昕)
标签: 中国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