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全国各地密集启动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稳投资火热开局,迎来牛年首季“开门红”。与此同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明确2021年重点建设投资计划,其中北京、上海、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市已公布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投资规模超过25万亿元,“两新一重”项目成重点。
业内指出,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正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
多地重点项目火热开工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今年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全国各地迅速“动起来”,陆续吹响重大项目开工号角,力夺牛年首季“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增长播下“种子”。
2月20日,2021年河南省277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万亿元。项目涵盖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同日,湖南长沙、四川南江、浙江宁海等多地也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长沙此次开工71个项目,总投资317.36亿元,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项目为主。
这种火热的场景不是个例,多地投资项目都迎来火热开局。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安徽举行加快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1年全省第二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当天,陕西2021年一季度971个重点项目也集中开工,总投资8420.45亿元,年度投资2159.25亿元。
2月19日,山东淄博集中开工227个市、区重大项目,总投资1258亿元。与去年相比,新开工项目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增长38%、15%和13%。在这次春季首批集中开工项目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城市承载力的项目,以及“四新”经济、“四强”产业项目明显增多,项目数量、投资规模、科技含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投资规模超25万亿
在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启动开工的同时,2021年全年建设目标和清单也浮出水面。
2月19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包括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等项目在内的1371个项目对外公布,总投资达4.4万亿元,其中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1万亿元。
北京则提出了2021年“3个100”重点工程计划,即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3万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780亿元、建安投资约1256亿元,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
上海2021年重大建设项目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领域,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66项,其中计划新开工18项、在建128项、建成20项。另外,安排预备项目47项。
还有不少地方不仅明确了路线图还划定了时间表。例如,陕西全省全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546个、总投资22503亿元,市级重点项目4366个、总投资53754亿元。提出争取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为全年项目建设工作开好局;二季度达到80%以上,三季度全部开工建设,坚决完成全年固投增长7%左右的任务。
从地方的项目清单来看,交通基建、公共服务等重大工程占大头,此外,还重点突出了创新驱动,新型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项目也占据相当比重。
例如,河北省2021年共安排省重点项目682项,总投资11896.5亿元,年度预计投资2810.6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及应用、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补短板等多个领域。
西安市突出创新驱动和先进制造,全年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740个,其中重点在建项目473个,总投资1.3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50亿元,是2020年的1.4倍,预计将支撑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投资将更加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更加强调在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等领域发力,这也将在各地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得以体现。
重点项目投资成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重大项目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保障,是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业内指出,在去年交出难能可贵的成绩单的基础上,多地今年重点项目建设又密集上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社科院中国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投资尤其是重大项目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调节投资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等作用。
在他看来,要更加注重建立内在机制,将投资与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投资促进带动消费的作用。从方向上看,“两新一重”无疑是投资的重中之重,此外,包括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更好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要求等的投资,也要重点推进。
吴亚平认为,要充分发挥投资对于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以重大项目为强引擎、硬支撑,助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他建议,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前提下,要推进重大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运用好国家有关PPP、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券、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政策工具,不断健全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投融资方式多样化,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他还强调,要统筹存量和增量发展,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存量资产的效率,同时利用盘活存量资产回收的资金支持新建项目投资建设。
今年相关部门也将推出多项举措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达此前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重点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将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储备质量。在强化要素保障的同时,激发民间投资。(作者:孙韶华 王璐)
标签:
邢台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 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
邢台市政府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20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实施一批有效投资项目、促进市场消费恢复发
石家庄高邑县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有力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缸来运转’‘瓮里茶香’……自从注册了这些商标,咱的知名度高了、竞争力也强了,现在产品已经开始远销全国各地...
河北省第62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诞生
近日,石家庄志愿者陈博轩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连续两天成功捐献40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在捐献结束后,这些生命的种子立即被送往北京
前三季度石家庄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253亿元 同比增长7.1%
前三季度,石家庄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25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 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2%,规上工业高新技术
河北省衡水市举行2022年第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10月8日,在衡水市举行的2022年第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共有9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20 14亿元,年预计投资25 88亿元。据悉,在此次
今年以来邢台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808件 同比增长2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以来,邢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
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全球连线|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过半
11月23日,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
世界微头条丨全球连线|在义博会看“世界超市”新变化
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从五金...
世界快看点丨美媒:越来越多中国老年人争当“网红”
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年人在网上分享自...
环球快看点丨港媒:报告显示香港城市公交系统世界领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新发表的...
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在长沙下线
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
全球连线 | 在丹麦,这个“黑五”有点冷
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夹击下,...
每日看点!全球连线 | 中非农业合作助力布隆迪改善民生
从“饭都吃不饱”到一大家人丰衣足...
天天实时:巴拿马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近日,巴拿马运河2022年至2023年“...
新消息丨韩国釜山举行亚洲创业博览会
“FLYASIA2022”亚洲创业博览会1...
【天天时快讯】第十四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宁德古田临水宫祖庙举行
11月27-29日,以“千年临水情两岸...
环球热门:蒙古国第十一届中学生中华典籍朗诵大赛成功举办
11月27日下午,以“诵中华传统经...
环球微资讯!2022年俄罗斯孔院联席会议在新西伯利亚举行
2022年俄罗斯孔子学院(课堂)联席...
【天天快播报】西安—新西伯利亚国际全货运航线复航
近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联合圆通航...
微速讯:2021年仅9%的肯尼亚人拥有长期稳定的全职工作
根据肯尼亚中央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
调旧和育新双向发力 上半年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7%
既享受清凉,又避免冷风直吹带来的...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 十年来河北汽车类商品快速增长
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到...
电影暑期档落下帷幕 江苏成为2022年暑期档票房亚军
92天91 3亿!2022年暑期档重回日均...
机遇之城2022报告出炉 南京综合排名连续三年全国第六
近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