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发行价正式公布。作为科创板注册制下首只市场化定价的股票,华兴源创在6月21日~24日进行了初步询价,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型机构参与了网下询价,多家公募基金积极报价抢筹,争取在科创板打新盛宴中“分一杯羹”。
机构报价相对集中
根据科创板承销的相关规定,科创板企业发行为网下询价确定发行价格,网上网下定价发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符合一定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7类机构投资者拥有网下询价资格。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多家基金公司参与了网下询价环节,部分大型公募还针对各类型、不同规模的基金拿出了差异化的报价方案,希望提升重点产品的中签率。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该公司使用的是差异化报价方案,他本人管理的混合基金给出的报价为25元/股;公司旗下指数型基金考虑到标的上市后大涨可能导致跟踪发生负偏离,对中签的诉求更高一些,报价方案也更为积极。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公司尚未发布科创板投资基金清单,基于审慎原则,并未参与华兴源创网下询价。根据他了解到的科创板第一股网下询价情况,目前机构报价PE(市盈率)区间多在35~40倍。
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该公司旗下所有有资格参与科创板网下配售的基金都参与了报价。这次科创板询价与以往不太一样,一是个人投资者不能参与网下配售,纯粹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报价会更为理性;第二,这次报价非常市场化,根据上市公司基本面定价,整体给出的估值不算高;三是同业之间沟通增多,因为“报价最高10%和报价最低10%”会被剔除,因此各家会加强交流,将报价尽量落在合理区间。
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他所在公司积极参与了这次网下询价。“能参加的就参加”,据他介绍,业内其他机构的情形比较类似,都相当踊跃。“我们公司有专门的科创板研究小组,根据他们给出的报价及公司相关要求报价,总体来说,报价属于平均水平。”
此外,也有基金公司会针对不同的基金规模设置了不同的报价策略。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经理称,对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为了获得好的中签率,规模较大基金和小基金的报价策略会不同,目的就是提升报价的有效性和中签率。部分中小公司,由于基金经理不多、产品有限,多数是统一报价。
据该基金经理观察,目前机构对科创板第一股的报价比较理性,网下询价阶段并没有给出过高的报价;另一方面,华兴源创作为设备制造行业公司,在A股市场有不少同类型标的,可以继续沿用PE估值法报价,这也导致机构间的报价区间相对集中。
不过,该基金经理也坦言:“前期推出的科创板股票估值相对容易,因为这些个股有一定利润率,在A股也有对标标的。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相对合理,我们对前期科创板上市企业估值将主要参照PE估值法,但未来一些缺乏A股对应标的的医药创新企业的估值难度会大大增加。”
机构间博弈增加
更考验投研和定价能力
在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经理看来,由于科创板询价和交易规则不同,科创板打新与A股原有的打新规则存在很大区别:一方面,科创板新股报价的“锚定点”相对模糊,不像原有的23倍市盈率的估值。科创板个股报价将落在一定的价格区间,更加考验机构的定价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科创板上市交易规则,新股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这对基金经理的卖出能力也将是比较大的考验。
不过,谈及科创板第一股上市后的表现,这位基金经理相对乐观。“相比原有的打新,我们预计科创板第一股的中签率会高一些,伴随着科创板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首只科创板股票有望在上市首日估值上升到几十倍,可能会给参与方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有的基金经理考虑在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高点卖出,也有的将在新股上市后一周卖出,交易规则与传统打新“涨停板开板卖出”的策略迥然不同。而在科创板上市股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业内对科创板打新卖出时点的决策也莫衷一是。
“目前这一市场化报价体系类似于2008~2012年的打新报价,机构间的博弈会更多一些。”北京上述大型公募投资总监称,“科创板打新不再是23倍市盈率的估值方式,报价更加市场化,这对机构的定价能力也是更大的考验。”
上述投资总监认为,定价能力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核心能力,在这样的机构博弈中,有的公司会考虑科创板的关注度溢价,愿意以更高价格去参与。如果新股上市涨幅巨大,将会给基金带来增厚收益,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对上市个股的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报价的背后要更加考验各家机构的投研和定价能力。记者 李树超 方丽
标签: 公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