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绿色为先、开放加速——从2018“年报”看西北六省区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兰州2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
地处我国内陆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国土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丰富。2018年,西北六省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加快新旧动能转变,经济发展从速到质均有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西北正在迎来开放发展的新阶段。
生态优先成共识 绿色成为西北经济发展底色
2018年,西北六省区从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和陕西秦岭违建等典型案例中深刻吸取教训,生态优先成为发展共识,绿色正成为西北经济发展的底色。
统计显示,2018年甘肃省GDP增速6.3%,而在前一年,甘肃省GDP增速仅为3.6%,排名全国末位。
甘肃省统计局局长陈波认为,经济运行实现止滑回升的数据背后,是甘肃省发展思维的变化。
2018年,甘肃省提出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十大重点绿色生态产业,并为此设立了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谋划实施了总投资8200亿元的265个带动性工程项目。目前,这十大类生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2018年7月下旬开始,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统计显示,2018年陕西省共拆除秦岭北麓违建别墅1185栋,没收9栋,回收国有土地4557亩,退还集体土地3257亩,复绿2646亩。秦岭的“好山好水”正在重新得到恢复。违法建设别墅查清一栋拆一栋,西安市干部群众认为这次整治“动了真格”。
在新疆,天山南北崛起一批绿色工厂。新疆伽师县铜辉矿业公司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一部分就地取材制成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另一部分用于井下膏体充填和地表采空区治理,实现了“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发展。
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 老企业有了新气象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西北六省区有多个资源型城市和传统老工业基地。2018年,许多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简单初加工和粗加工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正在得到改变,许多西北老企业有了新面孔、新气象。
机器轰鸣,一个红通通的钢坯在内蒙古包钢集团轨梁厂1号万能轧机上接力传递着,经过反复轧制,钢坯越来越长,2分多钟后,在生产线的末端,钢坯已经被加工成一根长100多米的高铁钢轨。
据介绍,2018年以来,包钢集团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产品,加大高铁钢轨等中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全年营业收入比上一年度增加110多亿元,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经过转型升级,宁夏一些传统企业开始“浴火重生”:宁夏神州轮胎公司自主研发国产大飞机轮胎;吴忠仪表公司生产的阀门广泛应用于深海油气田;宁夏维尔铸造公司研发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枕梁打破国外垄断……
“部分传统行业企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效率提高30%,成本下降15%,研发周期缩短21%。”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信厅厅长赵旭辉说。
在青海,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贯通。公司总裁谢康民认为,这具有“里程碑意义”,说明青海盐湖资源开发正在探索出一条符合盐湖产业发展实际的高效、低碳、循环利用路径。
“一带一路”让西北成为开放前沿 “诗和远方”带来旅游热
西北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开放不足的问题。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西北地区正转身成为开放发展的前沿。
2018年12月20日,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日通专列驶出西安港,目的地是德国杜伊斯堡。这趟专列共包含41个集装箱,货值超过1700万美元,是“长安号”开行以来单列货值最高的班列。
自从2013年首次开通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货运班列以来,“长安号”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2018年,“长安号”就累计开行1235列,是2017全年的6倍。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说,“长安号”货运班列构建了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黄金物流大通道,使得“一带一路”商贸交流愈发繁荣。
随着原煤专用通道等设施投入使用,去年中蒙边境的甘其毛都口岸的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前我们运煤车的通关时间需要一周以上,现在只要20分钟左右。”从事中蒙煤炭贸易的三禾能源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贵生说。
加快开放,给西北各省区带来切切实实的发展“红利”。
在甘肃,由兰州开行的“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已由原来的每月1列增加到4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回程班列也逐渐增多。从“尝鲜”到“常鲜”,东南亚水果海鲜已经成为西北人餐桌上的新“常客”。
与此同时,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前往西北地区更加通达便利,众多游客到大西北寻找“诗和远方”。在西北六省区的统计数据中,新疆、甘肃、陕西和青海四省区2018年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正成为西北发展最热的产业。(记者屠国玺、石志勇、任会斌、刘兵、骆晓飞、于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