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潜在风险病毒在野生动物中发现。2月16日,以南京农业大学粟硕教授、中山大学施莽教授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农大博士研究生何婉婷、南农大硕士研究生赵晋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细胞》。该研究极大拓展了对多种野生动物携带病毒多样性的认识,为人类和家畜疫病预警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这是南农大首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细胞》上发表论文。
相关统计显示,70%以上的人类传染病病原来自动物,研究与人类或者家畜可能密切接触的野生动物病毒携带情况与多样性,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该论文针对1941只哺乳动物样本展开了系统的病毒转录组研究,发现13个病毒科中的102种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其中海狸鼠轮状病毒、穿山甲瘟病毒、竹鼠札幌病毒、啮齿动物肝炎病毒等65种病毒首次发现存在于哺乳动物中。
“我们将会对新发现的病毒展开更深入的生物学分析,鉴定它们是否具备跨宿主传播至人和家畜的风险。”粟硕介绍,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具有跨物种传播和对哺乳动物致病的潜质。研究成果还进一步筛选出了21种对人类和家畜具有潜在高传播风险的病毒以及多种高丰度的轮状病毒,提示公众冠状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存在跨物种传播和公共卫生风险。
“尽管野生动物不一定是这些高风险病毒的存储宿主,但可能会作为中间宿主通过跨物种传播,把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和家畜。”粟硕表示,一些看似健康的动物身上也可以携带致病性病毒,并在不同物种之间持续传播。“我们的研究成果再次凸显了交易、食用以及密切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揭示野生动物作为疾病出现的潜在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新发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等重大疫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