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约5%的碳排放和7%的能耗占比支撑了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记者从11月9日省政协召开的“广东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策略”对口协商会了解到,广东经济社会低碳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仍面临碳排放总量大、能源转型升级挑战多等难题。
当前,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已进入倒计时,广东如何布局符合本省发展特点的减碳策略与路径,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今年上半年,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广州、佛山、阳江、茂名及浙江省开展调研和考察,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会上,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从不同角度交流研讨广东碳排放现状和完善发展策略,对广东实现“双碳”目标的焦点难点积极建言献策。
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石油约占六成
近年来,广东以空前力度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省政协调研组当天发布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广东碳排放强度“十二五”期间下降23.0%,“十三五”期间下降2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2020年碳排放强度居全国第二低,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调研组认为,从广东目前控碳减排的显著成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来看,我省在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能顺利实现。
但是,调研组同时指出,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碳排放总量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同时对比发达国家基本在经济增速3%以内时碳达峰,广东却要在经济中高速增长时期实现碳达峰,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息息相关。立足能源消耗大省和制造强省的基础,广东应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提高市场准入规模,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在会上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推动常态化的能源转型。“应控制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消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加大‘煤改气’工作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他还强调,要同时保障居民用电和重点企业合理生产用能,降低经济社会运行风险。
据调研报告,广东能源消费结构目前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石油约占六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广东要完成能源结构根本转型,需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关键技术突破。”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马隆龙提出,应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对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等产业进行绿色再造。
此外,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建议,尽快制定分地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确定各地级市碳达峰任务,“包括建立规范的核算指南、督查考核、标准计量等。”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道闻回应称,省里已成立工作专班,在各地市、各行业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面“摸清家底”,目前正在紧密推进中。
减“源”和增“汇”相互补充协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广东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这是委员们尤为关注的焦点。调研报告指出,自广州、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以来,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1亿吨,成交金额42.37亿元,稳居全国首位。
如何深化碳交易试点,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广东是现有七个排放权交易所市场试点之一,有低碳领域的创新地域优势。”在仇荣亮看来,目前还应进一步扩大碳交易控排行业范围、降低控排企业门槛,并优先布局“零碳”产业集群。
委员们还建议,建立与碳配额交易市场相互补充的自愿市场,设立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环保人士等参与林业碳汇交易,为实现碳足迹消除和集体活动零碳排放提供交易路径。
对此,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二级主任科员洪志明回应称,目前正在完善修改广东省碳排放管理方法,将碳市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列入法律文件中,并降低纳入门槛。“我们还将根据碳达峰要求制定中长期碳减排目标,以风险配额免费发放为主,达峰后逐渐递增至购买配额的比例。”
建议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创新能力
“创新”是此次研讨建言的高频词。委员们认为,低碳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虽然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但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马隆龙呼吁瞄准世界前沿,推动开展低能耗、低成本、大规模碳捕集技术,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原始创新能力。
汽车低碳清洁化发展亦是交通领域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省政协委员、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斌表示,2020年纯电动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比燃油车低39.4%,汽车自动化是交通领域首要减排措施。“要让绿色设计、选材、制造、供应链、循环利用等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创新人才支撑方面,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表示,高校应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各领域各行业高层次碳中和创新人才,将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这为实现能源碳中和、资源碳中和、信息碳中和提供充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张振祥补充道,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广先进的高效节能设备和工艺。“接下来,我们将鼓励重点行业利用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来实施节能降耗。”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应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凝聚共识覆盖全社会,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建议制定具体的绿色标准,为各行各业执行提供准确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