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进越秀区大塘街一条不起眼的小巷,省级文物单位贡院、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珠江电影集团均“藏”在这里。虽然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社区生活环境却一直不如人意。
大塘街龙腾社区东起越秀中路、南与文明路商业街相连、西至德政中路、北连中山三路,是一个居住人口密集、基础条件较差的老旧社区。辖区内的125号大院人流车流密集,通道狭窄,车辆乱停放,街坊邻里对此怨声不断。
“抬头就看见黑压压的电线,我们街坊邻居想出来散散心,都觉得闷闷的,不透风。”社区居民肖阿姨说,坑洼不平的路面,对坐轮椅出行的老年人来说也很不方便,“但这些现在都变了”。
老百姓的烦心事,就是改革的突破点。肖阿姨口中说的变化,得益于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展的社区容貌品质培育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社区容貌品质培育工作为抓手,着力将龙腾社区打造成‘容貌整洁、秩序井然、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居民满意’的宜居宜业宜游社区。”越秀区大塘街道龙腾社区党委书记罗灿云说。
一个老旧社区要焕发新活力,少不了科学规划。
4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大塘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力培育容貌品质社区党日活动”,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以贴近市民生活为原则,既关注市民需求,着力促进城市公共空间优化提升,又坚持因地制宜。依托社区资源禀赋,传承人文历史,弘扬红色文化,编制《广州文化第一坊提升设计方案》,并组织现场讲解,展示设计理念和对比效果。
如今,平整的路砖在阳光的折射下显得光洁明亮,三线全部下地,大院的通道豁然开朗。现在的大院里,不仅多了玩耍的小孩,还多了推着轮椅出来晒太阳的老人,更多了群众开怀的笑容。
深挖学习成效,为民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全域提升社区容貌品质为载体,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全过程征求群众意见,吸纳群众智慧,需要改什么、改成什么样,让群众说了算。
“搭建多元化平台有助于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对广州的城市管理进行评价、解析甚至推广。这个时候,动力源从自己本身向外扩大,变成了一种可扩散的动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物管理学院副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叶林说,城市管理逐步调动多元力量参与为民办实事,正是内生动力的扩散。
“这项工作为居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罗灿云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