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州脐橙试验园内,采用新栽培模式的脐橙首次挂果成功,邓秀新(左)很是高兴。中国工程院供图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大坝库首。当地农民大多以种植脐橙为生,“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红橙,冬有纽荷尔”,树上一年四季都结果,秭归脐橙卖到了全国各地。
原本不愁销路的秭归脐橙,今年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滞销。前不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院士来到国内某电商平台的直播间,做起了秭归脐橙的“带货主播”,从种植、口感、食用价值到科普知识,他如数家珍地向网友介绍:“通过科学防疫、严格品控,湖北水果是安全的。”一场直播下来,6万斤脐橙售罄。
“柑橘主要产自山区,这些山区有很多是贫困地区。几十年来,我们跟柑橘打交道,也是跟贫困地区打交道,希望让老百姓通过种植柑橘尝到甜头。”邓秀新说。
让农民增收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
湖北省秭归县种植柑橘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由于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秭归脐橙的收购价曾一度跌至3毛钱一斤。
柑橘是湖北第一大水果,也是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的首选产业,直接关系着当地农民的收入。当时还在华中农业大学工作的邓秀新敏锐地提出“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主张选育优质品种:“三峡库区人口多、土地少,只有种出品质好的柑橘,才能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科技推广必须要讲经济效益,让农民增收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邓秀新一席话说得实在,“我们要从当地生产要素中找到特殊性或唯一性,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
对秭归县来说,最独特的莫过于气候条件。三峡大坝蓄水后,冬季形成的峡江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度稍高,又没有霜冻,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水果保鲜库”。于是,邓秀新为当地引进“伦晚”等晚熟品种,与其他地区错开脐橙上市的高峰期,填补了市场空白,秭归脐橙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
为实现“一树脐橙红到春”,邓秀新示范推广“留树保鲜”栽培技术,有效延长了鲜果采收期,使秭归脐橙“晚熟晚采晚上市”,成为全国柑橘鲜果供应期最长的产区。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增收30%以上。
以前,所有橙子都在11月、12月这2个月的成熟季内采摘下来。现在采摘时间从11月一直拉长到第二年5月。每亩地收入从5000元左右提升到1万元以上,最多能达到2万元。当地的橘农喜上眉梢。
从品种改良到“覆膜增糖”技术,从“交替结果”到果园密改疏……邓秀新带领团队在湖北、江西等省建立了28个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多个良种繁育中心。十几年来,他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的柑橘优势产区,每到一地就一头扎进果园,为橘农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引导他们转变产业发展观念。
引领赣南脐橙爬坡过坎,给红土地一个产业依靠
被称为“柑橘院士”的邓秀新,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柑橘产业的发展上。他至今难忘1990年第一次踏上赣南老区这片红土地时的情景:光秃秃的荒山上沟壑纵横,在夏季阳光的烘烤下,山上地表温度很高,即使穿着鞋子,脚底也被烫得起泡。当地老百姓砍光了树,就用稻草取火烧饭。讲课时,在四面透风的礼堂里,很多农民挤不进来,只能趴在窗户上听课。
这给当时刚刚学成回国的邓秀新带来极大震撼:“赣南是柑橘原产地,适合发展柑橘产业。但由于科技落后,柑橘的品质不如进口品种,农民因此陷入贫困。”他下定决心,要让赣南脐橙走出困境,给红土地一个产业依靠。
从1990年起,邓秀新先后46次来到赣南老区,与赣南脐橙结下了不解之缘。
赣南脐橙的产业发展经历了爬坡过坎的过程。1999年,一场冻害让刚刚有了点起色的赣南脐橙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不少橘农在继续种脐橙还是其他果树间陷入迷茫。
邓秀新一个一个果园跑下来,结合对国际上柑橘产区气候资料的分析,摸清了这次冻害的来龙去脉,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脐橙适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如果没有信心,这个产业很快就会垮掉,再找一个很难。”他的话语给很多人吃了“定心丸”。2000年前后,赣南重整旗鼓,脐橙产业逆风翻盘,品牌口碑也逐渐树立起来。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细菌病害,会导致大批柑橘果树的死亡。2013年前后,赣南的柑橘黄龙病暴发,造成死树毁园,不少橘农又动摇了。
于是,邓秀新带领团队抓紧攻关,研发推广以“营造生态隔离系统、使用优质健康容器苗木、常态化清除病树”等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使赣南柑橘黄龙病发病率由最高时期的19.7%,下降到目前的4%以内。灾害暴发的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既巩固了脐橙产业扶贫成果、防止返贫,又提振了果农复种开发的信心。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脐橙成为赣州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截至2019年,当地柑橘种植面积达214万亩、产量154万吨,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底,赣州市贫困人口从实施精准扶贫之初的115.03万人减至2.8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7%。
如今,邓秀新每次去赣州,果农们就围着他请教技术。他也亲身感受着乡亲们生活的变化:“最开始去讲课,农民骑自行车都很少,到了2000年前后,骑自行车的人多了;2006年左右,骑摩托车的人不少;最近几年,很多人都是开着汽车来听课。”
科研选题要从生产中来,科研成果要回到生产中去
邓秀新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果树学博士。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质体分离、细胞融合、培养及再生技术体系。他还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完成了甜橙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与分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码”,研究人员可以锁定甜橙成熟期、色泽、含糖量、产量、抗病性等农艺性状,培养出更好、更健康的品种。
除了实验室,邓秀新一年至少有50多天泡在果园,这一习惯多年来从未改变。全国柑橘产区28个综合试验站,他每年都要去十几个,我国绝大多数种植柑橘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他看来,实验室跟田间地头并不矛盾。
“科技扶贫不只是单向输出,更多是一种互动。”邓秀新介绍,近年来他所在团队研究的绝大部分课题都来自生产一线,其中不少就是与三峡库区、赣南等产地合作开展的,因为这些地方已有几十年的数据、素材积累。“科研选题要从生产中来,科研成果要回到生产中去。只有地基刨得深,大楼才能盖得更高。”
邓秀新经常把科技扶贫比作“四两拨千斤”。他说:“‘四两’可以拨‘千斤’,但一定不能代替‘千斤’。科学家必须要计算投入产出比,不但要考虑技术上可行,更要考虑经济上可行。”多年来,邓秀新的研究范围不局限于品种培育、栽培模式创新等纯技术问题,还覆盖了采后处理、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支撑了我国柑橘产业体系建设。
邓秀新格外看重贫困地区本土科技人才的培育。“扶贫要看实效,不仅要看眼前,更要管长远。”他认为,产业成熟起来后,长效机制还是要靠本地化的人才队伍。因此,科技扶贫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二传手”。“如果我离开当地了,农民还能干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好技术。”邓秀新说。
标签: 农民增收
满减优惠近乎消失 “便宜奶茶送上门”的快乐没了?
奶茶在手、天冷不抖,对于奶茶爱好者而言,吆喝闺蜜、办公室同事一起凑满减,是立冬后的小确幸。不过,随着近期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
在四肢畸形门诊内 医生们攻克数学“几何题”助力患者康复
由股骨头的顶点到踝关节的中心做一条辅助线,可以看出你的右腿膝关节的中点并不在这条线上,偏离得非常远,说明弯曲得很厉害。测量后我们发
季节交替 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可能“乘虚而入”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尤其在秋冬交替时节,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感染性疾病就有可能在此时乘虚而入,影响正常生活。带状疱
工业项目投资进展顺利 前三季度河北省工业项目开工率达97.8%
从省工信厅获悉,1至9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 6%,比上半年加快0 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 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5 4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 衡水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
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11月4日召开的衡水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河
“产品+技术”组合出海将成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又一张金名片
11月3日,中远大安号货轮装载着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46辆宽轨客车和169箱备品备件,从天津港汇胜码头启运发往巴基斯坦卡拉奇港。这是我国出口
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全球连线|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过半
11月23日,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
世界微头条丨全球连线|在义博会看“世界超市”新变化
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从五金...
世界快看点丨美媒:越来越多中国老年人争当“网红”
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年人在网上分享自...
环球快看点丨港媒:报告显示香港城市公交系统世界领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新发表的...
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在长沙下线
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
全球连线 | 在丹麦,这个“黑五”有点冷
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夹击下,...
每日看点!全球连线 | 中非农业合作助力布隆迪改善民生
从“饭都吃不饱”到一大家人丰衣足...
天天实时:巴拿马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近日,巴拿马运河2022年至2023年“...
新消息丨韩国釜山举行亚洲创业博览会
“FLYASIA2022”亚洲创业博览会1...
【天天时快讯】第十四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宁德古田临水宫祖庙举行
11月27-29日,以“千年临水情两岸...
环球热门:蒙古国第十一届中学生中华典籍朗诵大赛成功举办
11月27日下午,以“诵中华传统经...
环球微资讯!2022年俄罗斯孔院联席会议在新西伯利亚举行
2022年俄罗斯孔子学院(课堂)联席...
【天天快播报】西安—新西伯利亚国际全货运航线复航
近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联合圆通航...
微速讯:2021年仅9%的肯尼亚人拥有长期稳定的全职工作
根据肯尼亚中央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
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新一代信...
河北:享受重点激励政策的企业一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
11月1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按...
沧州市54家企业按照“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一次办结市场主体迁移登记
想不到现在企业‘迁户口&rsqu...
广东省将进一步优化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机动车检验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