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商业银行来说,要合理核定信用卡额度,尽量减少多头授信,从源头上减少客户过度透支的可能性。
□ 对监管部门来说,要切实加强监管,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优化异常交易监测,防止资金用途异化。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消费不断扩大的背后,金融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助力形成新消费习惯
近年,随着银行个人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机构数据显示,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是信用卡用户主要力量,目前我国“90后”在消费信用贷款人群中的占比达到49.3%。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金额达38.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4.9%。
与此同时,消费习惯的转变并非仅局限于年轻人。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日益普及,中老年群体也逐渐成为数字化消费的生力军。
阿里巴巴发布《2019“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报告》称,从黄金周消费数据看,“银发一族”不仅点外卖、懂网购、爱旅游,也愿意在中高端体检和医疗美容上花钱。淘宝数据显示,10月1日至3日,“爸爸秋冬外套”搜索量环比涨136倍,“中老年妈妈秋装上衣”搜索量比上一周涨64.6倍,中老年类目商品走俏。
助力农业消费品升级
随着普惠金融不断深入,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了金融支持,反过来推动了消费产品升级。
在浙江嘉兴的乡村,一家家“体验式采摘”生态旅游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背后是普惠金融的支持。小吴经营着当地一家农场。据他介绍,在经营农场时,一直想着如何突破传统种植业的束缚,让消费者能全程感受到水果种植和采摘的乐趣。改造农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好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小吴备感压力。当地的泰隆银行为他提供了20万元青年创业贷款,从而实现了农场转型。
泰隆银行客户经理包玉凤称,在嘉兴银保监分局指导下,泰隆银行嘉兴分行一直创新推进普惠金融工作、面向农村提供特色信贷服务。该行针对嘉兴农村先后开发了“甲鱼贷”“葡萄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有力地支持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升级。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邢潔称,每天来自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以及北京等地乡村的奶茶、牦牛肉、大枣等特色农产品正通过建行北京分行打造的线下“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消费扶贫馆,以及线上建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北京消费扶贫特色产品馆,销售并配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中。目前,建行北京分行已发放24.4万张“消费扶贫爱心卡”。消费不仅让消费者满足自身的需求,更带动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促消费也需要防风险
让金融促消费行稳致远,风险防范工作必不可少。其中,个人向多家银行办理信用卡是风险隐患之一。
据报道,广东珠海28岁的陈某月薪仅3000多元,但其名下却有信用卡14张,授信额度超过77万元,远超其偿还能力。此外,部分年轻人还存在信用卡套现、以卡养卡等行为。近年来,信用卡逾期欠款也在快速上升,背后潜藏的风险需要防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对商业银行来说,一定要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特别是要合理核定信用卡额度,尽量减少多头授信,严控过度授信,从源头上减少客户过度透支的可能性。
对监管部门来说,要切实加强监管,加大信用卡业务检查和处罚力度。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优化异常交易监测,防止资金用途异化。对风险高的现金分期等业务,应制定更为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此外,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全面规范银行卡收单市场,特别要加强商户管理,制定商户端“防假、治假、打假”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信用卡套现现象。对持卡人违规套现行为,也应及时采取降额、停卡等措施。
此外,恶性消费场景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点。那么,什么样的场景是良性,什么样的场景是恶性?比如,面向年轻人发放消费贷款,如果是为了自我提升申请教育贷款,就属于良性消费场景。若为了满足奢侈品需求或者某些不良嗜好申请消费贷款,就属于恶性消费场景。毕马威管理咨询大数据部副总监常国珍称,在恶性消费场景中,贷款者因一时激动产生的消费,过后会将自责等负面情绪归咎于消费金融产品,不愿意归还贷款,容易造成消费金融产品不良率高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