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岭在办公室工作
【人物名片】
“电台曹哥”本名曹全岭,45岁,现任漯河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网(社会活动部)主任,人称“曹哥”、“老曹”。在漯河,说起“老曹”,认识的人都会说:“老曹这个人太能熬了,天天半夜还在出稿子。”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电台曹哥”深夜或者凌晨发出的稿件。
1995年,曹全岭从信阳陆军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许昌鄢陵县中学教英语,出于对新闻行业的热爱,希望圆了做记者的梦想,他于1997年毅然决然的辞掉教职,来到漯河市广播电视台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也从人们口中的“小曹”变成“老曹”。
多年来,他的作品和活动策划拿到了多项大奖,其工作的部门漯河广播网被评为“2016年度漯河市十佳网站”、“漯河市第二届网络作品‘七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曹全岭外出采访
【出彩故事】热爱新闻工作 帮助残疾人成家
“曹哥”的办公室异常简陋,五个同事挤在一起。他的办公桌靠窗,茶几上的托盘里放着一座小假山,几株花草在假山上攀爬,冬阳从窗子外斜射进来,办公室充满生机。电脑前的“曹哥”一手攥着鼠标,目光紧盯着屏幕,面色红润,表情也丰富起来。
办公室的假山花草,见证着“曹哥”的工作状态。“曹哥”如同这盆花草,一直不知疲倦地攀爬着让他引以自豪而又心情愉悦的工作“大山”……
“当记者,他有用不完的劲儿,一听到新闻线索,他就像打鸡血一样亢奋!”办公室同事如此评价“曹哥”。
“自打用微信以来,我的微信名字一直叫‘电台曹哥’,就像爱我的工作一样爱这个名字。”聊起工作,老曹更是滔滔不绝,在漯河新闻行业工作二十多年来,他报道和帮助的人太多太多,每帮助一个人,都会让他觉得有一点点成就感,而这也是他坚持的动力。
从初入行业的“愣小子”到如今一天出七八篇稿的“曹哥”,对于新闻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执着,当天的采访,他必须当天把报道写好并发出来。“人家需要帮忙,我采访了就要快点报道出来,要不然辜负人家对我的信任,不写出来我睡不着。”
嘴上说睡不着,面对高强度的采访任务,一宿不合眼敲打键盘已成常态,但毕竟岁数不饶人,有时写着稿子,就趴在电脑前睡着了……
家住漯河市区的张梅,从出生就被抱养,她患有脑瘫,是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日常生活开销靠抱养人微弱的低保维持。2007年在热心“曹哥”以及漯河人民广播电台《牵线搭桥》节目组的热心帮忙下,张梅和老家西华县的赵振超结识并相爱。连续5个月,他们收到大量捐款捐物、在老曹的热心帮助下,两人在张梅家门口一家酒店举办了一场近3000多名热心市民参加的婚礼,并于2013年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女婴。
尽管十余年过去了,至今提起,“曹哥”依然感觉很高兴,“一个不能自主生活的人,我们不去帮助她,她怎么办,她的生活离不开人啊,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家,多好。”
2017年,“曹哥”开始策划和连续报道《漯河市“爱心粥屋”新风起 筑起沙澧“志愿红”》,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从那以后,“曹哥”开始日行一善,每天向“爱心粥屋”捐款2元至10元,一直坚持到现在。
曹全岭在街头采访
【追梦2019】
“今年已经着手策划的大型活动有三个,我努力把这几个活动做好吧。”提起2019年的希望和规划,“曹哥”脱口而出的仍是工作。
说起家庭,“曹哥”却显得十分愧疚,因为工作忙,每天晚上不是加班就是在家写稿,孩子的作业,他几乎没有检查过,没有签过字。
每次看他写稿到半夜,“曹哥”的爱人嘴上埋怨着、心里疼着,第二天看到“曹哥”写的稿件报道出来后,又开始理解他。“每天早上上班走的时候,爱人总是叮嘱:‘今天,别把工作带回来了’。”这个简单的要求,“曹哥”总不能满足。
2019年,“曹哥”对于家庭有一个简单而奢侈的梦想:“希望今年能多帮家里干点活,女儿的作业我能多检查几次,给她签几次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