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摊主在布置花摊。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香港1月16日电(记者褚萌萌)过去三天,香港女孩吴乐琳都在忙着一件“花田喜事”。在维多利亚公园内,她和父母一直在布置自家的两个花摊,有一晚甚至忙到凌晨三点。
近日在香港,和吴乐琳一样忙碌的还有千百名花农花商。16日,香港春节的传统项目——年宵花市在全港15个地点开场,共设922个摊位,将持续到农历正月初一凌晨,为冬日的“东方之珠”锦上添花。此前受疫情影响,2022年花市被取消,2021年规模也大幅削减。
“年花会增添春节的氛围,让大家被过去几年疫情影响的心情好起来。”开场第一天,连续熬夜的吴乐琳兴奋地期待着。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香港女孩吴乐琳在布置自家的花摊。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兰香寄新盼
在年花的点缀下,面积最大、摊位最多的维园花市五光十色:红的火鹤,橙的年桔,紫的蝴蝶兰……
一大早,吴家的摊位上已摆好百余盆蝴蝶兰,吴乐琳还在给花枝挂上春节小饰品,精益求精地进行最后的造型,以迎接第一波顾客。
“我们一共订了1000盆。”吴乐琳说,“我的目标是卖光!”为了订购这些花,母亲符寒梅特意去广东顺德,花了二十多天挑选花株。丈夫和女儿则在香港选购了各式花盆,或古朴传统,或新潮时尚,以满足多样需求。
这是吴乐琳的卖花“首秀”。她希望以年宵花市为契机了解市场,在新年开一间咖啡花店。
香港人爱花,买年花更是传统。近日,大街小巷已是“春意盎然”,不时可见一间间摆满了年花的店铺,花团锦簇,如街上的一景。鲜花零售批发地——旺角花墟更是缤纷绚烂,人流如织。
“希望年花能够带给大家一个赏心悦目的新年。”符寒梅说。
同样来年宵花市“取经”的还有摊主黎小姐,此前曾在花店打工的她一直想来试做。“今年终于如愿。”她还说,供货地广州的天气良好,收到的蝴蝶兰长势很不错。
爱好摄影的市民陈先生退休五六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来年宵花市拍花。去年没拍成,今年他迫不及待地一开场就来到维园。“今年的花卉很漂亮。”他说,未来几日肯定能吸引更多顾客。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顾客在花摊前挑选年花。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红桃展“宏图”
在现场,一些顾客特意来到卖桃花的摊位,即便不买也要拍张照,因为在粤语中红桃和“宏图”同音,有着“大展宏图”的美好寓意。
“香港人对年花的喜爱,首先在于寓意,‘花’同‘发’。”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香港教育大学教师叶德平介绍,如剑兰代表节节高升,银柳象征财源兴旺,“其次在于香港适宜的气候和长期的物流中心地位。”
叶德平近日搜集到一份1927年的香港报纸,其中对于年宵花市有详细的记载,包括如何领牌照、售卖何种物品等。“这证明,最迟在上世纪20年代,香港就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年宵花市了。”他说。
在新界屯门种有两三千株桃树的花农倪女士见证了香港花市的繁荣。在她的摊位上,上百株大小不等的红桃以红绳简单捆好,根部在水桶里泡着,静候佳客。
“今年气候不错,适合桃花生长。”倪女士说,近年受到疫情影响,销量减少,“希望未来几天能有更多人来逛花市,卖出好价钱”。
正说着,家住港岛的陈小姐就和父亲走向摊位,看了看小株,随后直奔大株,认真挑选后付了钱,父亲把一人高的桃株扛在了肩上。
“我家每年都会买桃花。”陈小姐说,“去年没有花市,爸爸特意带着我去新界的山上买。”
“年轻人希望走‘桃花运’,生意人希望展‘宏图’。”摊主谭伯说,“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多多来花市捧场啊!”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顾客在选购水仙。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年桔启“吉”运
自1月上旬和内地逐渐恢复正常通关以来,香港迎来了更多内地旅客探亲游玩,为春节更增添了一份热闹。
来自北京的吴女士,特意在行程中加入了年宵花市这一站。“香港气候好,花的品种多。”她说。
对于花卉行业来说,通关复常不仅利好游客,更会便利广大花农花商。中国花卉协会报告显示,按出口额排名,2020年香港在内地鲜花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中位列前十。
摊主何先生的四千多盆年桔,就产自位于广东顺德亲戚家的农场。每年春节前夕,亲戚都会给他运来几千盆,供香港市民在年宵花市上选购。而正月里忙完了花市,他也会回到顺德探亲访友,看看年桔的长势。
“农场很大,很漂亮。”何先生一边给年桔喷水保湿,一边说,“过去两三年没能成行,今年忙完应该会回去的。”
家乡在山东的李女士定居香港近十年,从来港生活的第一年开始,就入乡随俗,养成了逛花市的习惯。“一方面是买花,另一方面是欣赏和感受氛围。”她说。
标签: 维多利亚公园
【全球新要闻】香港:年宵花市又一春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摊主在布置花摊。新华社记者褚萌萌摄 新华社香港1月16日电(记者褚萌萌)过去三天,香港女孩吴乐琳都在
动态: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全球应对通胀"非常积极"
海外网1月17日电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经合组织秘书长马蒂亚斯·科曼(MathiasCormann)16日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
今日热议:中国贸促会: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
在今天(1月17日)举行的贸促会新闻发布会上,贸促会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
当前热文:日媒:美军向日本冲绳县政府提出下地岛机场使用申请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当地时间17日消息,美军海军当天向日本冲绳县政府提出了使用位于冲绳县宫古岛市的下地岛机场的申请,以在本月31日进行直升机
环球焦点!春节聚餐多,饮食需要注意啥?新冠病毒感染后,哪些人群需要额外补充营...
春节期间聚餐多 如何注意合理膳食 新冠病毒感染后 是否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产品 选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
世界今头条!俄防长:俄军需扩员到150万人 将成立新跨兵种战略军区
当地时间1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邵伊古在特别军事行动部队视察工作行程内主持召开了俄军扩员问题会议。按照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命令,俄军...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迎新春活动
1月14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文...
头条焦点:中国希腊青年音乐家音乐会”在雅典举办
“欢乐春节温暖迎春——中国希腊...
广州数交所发布行业数据指数
广州数据交易所携手联通(广东)...
世界最新:美媒报道:奢侈品行业期待中国消费者回归
如果中国消费者能走出新冠疫情相关...
环球热讯:媒体报道:“年味儿”渐浓彰显中国经济复苏
随着春节即将到来,中国民众开始恢...
世界热消息:媒体报道:中国边境重开让亚洲市场获益良多
中国近期减少了新冠疫情限制措施。...
【全球速看料】美媒:新年伊始,欧洲市场表现超过美国
在扮演了美国的追随者多年之后,欧...
工行滁州分行成功投放首笔“生态养殖贷”
近日,工行滁州分行成功为辖内某生...
天天观天下!陕西首趟中欧班列汽车出口专列开行
X8256次中欧班列1月16日从西安国...
今日关注:中国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第三期陆地建造开工
1月16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
当前观点:海南自贸港做好“三篇文章”吸引海外消费回流
随着兔年新春佳节临近和海南冬季...
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输电通道累计外送“绿电”300亿千瓦时
1月16日,从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世界热推荐:康巴什区:打造数字金融“新港湾” 擦亮康巴什的“金名片”
2023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
微头条丨开业运营7周年 亚投行“朋友圈”何以越来越大?
2022年,亚投行新成立了融资伙伴关...
每日动态!浙江立法拓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旨在拓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的《浙...
天天资讯:外交部:中印两国应用好人口红利 实现各自发展振兴
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
世界经济论坛调查:82%首席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会疲软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16日在瑞士...
随笔:中阿务实合作迎来新的“春天”
新华社开罗1月17日电题:中阿务实...
当前动态:全球连线|春节联欢在佛罗伦萨贺岁同乐
水袖一折,唱遍繁花似锦;锣鼓金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