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冬日的南京城,佩戴起紫金草的人们再次伫立街头,回首这座城市最惨痛的历史。
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死难同胞,是哀悼更是警醒,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我辈当勠力同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资料图)
八十五载,历史痛感未敢忘
“父亲、二姑爹、大舅,我又来看你们了……”11月25日,86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前,苍老的手颤抖着指向亲人的名字,眼里满含生死相隔的痛楚。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寻找“哭墙”上亲人的姓名。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被民间称作“哭墙”,上边共铭刻了10665个死难者姓名。每一个姓名背后,都有着家破人亡的惨剧。
鞠躬、献花、敬香、默哀……陪着马庭宝参加家庭祭告仪式的女儿马明兰说:“父亲老了,当下的记忆很模糊,过去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她注意到,人群中的白发老人只有三四位,绝大多数是子女辈、孙辈。
2022年4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今年离世的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在世者仅剩54位!2022年以来,又有7位幸存者老人相继离世。冰冷数字变化的背后,是那段惨痛历史见证人在消逝。
13名传承人上岗!今年8月15日,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意味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不敢忘!不能忘!”已故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李真铭说:“父亲在世时常常夜不能寐,一闭上眼就是死里逃生的经历。他走后,这份责任就要我来扛了。”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已故幸存者李秀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警示之语,仍悬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的显眼处,至今振聋发聩。而在尾厅的留言区,自2019年以来已收到手写留言超过22万份,这两句话也被高频引用。
“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是国人永久的沉痛记忆。”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说,这段惨痛历史永远警示着世人,心向光明但决不能忘记黑暗。
守望互助,凝聚和平力量
北京时间11月17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典当店老板埃文·凯尔,最终把那本引发全球网络关注的“二战相册”捐赠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他觉得“那是它该去的地方”。
“遇难者 300000”——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西南侧的“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这组数据,也在昭告世人,这场浩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国殇,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屈辱回忆。
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西南侧的“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遇难者 300000”。(受访者供图)
12月13日,《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将与公众见面,展出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侵华日军士兵堀越文夫收集保存的日军侵略中国的照片、日本研究者松冈环记录的侵华日军士兵晚年自述音像等。
就在今年11月,日本友人大东仁将最新一批从日本征集到的51件(套)珍贵文物辗转送至南京。其中,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等尤为珍贵。2005年以来,他代为征集和无偿捐赠给纪念馆的史料已超过4500件(套)。
“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共有19.2万余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各国友人和海外华人的征集和捐赠,他们对历史真相不懈追寻的价值与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纪念馆文物部主任艾德林说。
热爱和平的人们,即便相距万里总能相遇。
每到12月13日,紫金草国际志愿者董戴维将微信头像换成黑白色,以此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据了解,从2008年日本志愿者黑田薰开始,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已汇集了来自美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他们身着紫色马甲参加志愿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和特长不断夯实这段人类共同的记忆。
圆梦中华,砥砺复兴之志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纪念馆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12月13日,勿忘国耻。
2021年9月3日,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撞响和平大钟。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进入12月,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学结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的活动。13日上午,来自江苏、辽宁等全国40多所小学的师生代表,还将通过网络云课堂共上一堂主题班会课,一起倾听历史、朗读国家公祭读本和抗战家书。
“对孩子们来说,侵略、屠杀还只是模糊的概念。但他们也会因此受到启蒙,思考什么是战争,该怎么看待历史。”南京市考棚小学王老师说。
85载时光荏苒,85载沧桑巨变。历经劫难的南京,正改换新颜。
长江边,燕子矶。85年前,这里尸横荒滩,血染江流,遭集体屠杀者达五万之巨。如今,大河滔滔、青山相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矶夕照”光彩照人。
“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幸存者阮定东说,他的爷爷阮家田曾在燕子矶的江边遇难,长大后他从军报国,并带着后人多次重走逃难之路。
2015年以来,王生、高在书、钱家书等抗战老兵代表从未缺席国家公祭仪式。96岁高龄的王生老人感慨地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放飞和平鸽。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每一次公祭仪式上,青少年代表们都会朗诵《和平宣言》,当饱含深情、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公祭广场,也在传达着亿万国人的共同信念——以史为鉴,中华民族的前景必将无比光明。(记者蒋芳、邱冰清)
历史痛感未敢忘,勠力同心谋复兴——写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12月13日,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冬日的南京城,佩戴起紫金草的人们再次伫立街头,回首这座城市最惨痛的历史
寒潮侵袭 英国经历“今年最冷一夜”
近日英国遭受寒潮侵袭,寒潮带来的低温降雪天气仍在持续。据英国气象部门称,英国部分地区的气温在当地时间11日晚到12日凌晨的一夜间降到约零
每日讯息!俄战机在巴伦支海上空拦截挪威侦察机
俄罗斯国防部12日称,当天在巴伦支海上空发现一个接近俄罗斯边界的空中目标。俄海军北方舰队一架米格-31战斗机随即升空识别。经确认,该...
观察:多地争发消费券 如何引来“烟火气”?
(央视财经《央视财经评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气,映照火热生活;凡人心,律动新时代的脉搏。经济稳,人心稳;烟火旺,人...
实时: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70例
12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1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广东22例,北京8例,上海8例,
新资讯:新闻观察:中国旅游业加快复苏回暖
央视网消息:近期,中国多地取消“落地检”,不再采取疫情核查防控措施,这一利好举措迅速带动出行数据回升,也令旅游业多项数据回暖。...
中国(山西)—摩洛哥经贸合作论坛举办
12月9日,2022中国-摩洛哥商务理...
经济观察:中国旅游业多项数据显著回升
自中国官方12月7日公布进一步优...
全球讯息:广东东莞“线上云展”助力600家企业对接海外市场
12月10日,从广东东莞虎门镇获悉,...
【世界独家】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
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
环球看热讯:第三届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论坛召开
日前,由长江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国...
天天速讯:传道授业,承浓香之美
1963年《大公报》刊登的《把先进经...
焦点速讯:8790亿元背后的“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一线观察
12月9日,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
焦点速递!“经略海洋”蓝图徐徐展开 2022年海洋能源表现亮眼
10日,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
【独家】全球连线|泰国人孟坤:我在中国养大象
位于中国广州的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今日播报!美媒:欧洲人削减开支预示未来经济衰退
10月份,欧洲人大幅削减商品开支,...
全球连线|我在阿联酋教汉语和中国功夫
近年来,中阿在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
当前速讯:广西百色右江区:林业产业变身“绿色引擎”
近年来,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右江区充...
今年前10个月俄哈贸易额增长10%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0日接受哈萨克...
天天观察: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逐年增长
据俄罗斯农业部预测,2022年全国温...
【全球热闻】比亚迪电动汽车进入马来西亚乘用车市场
12月8日,比亚迪在马来西亚吉隆坡...
世界聚焦:“伊斯兰国”分支机构宣称对喀布尔酒店袭击事件负责
当地时间13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欧盟成员国未就第九轮对俄制裁方案达成一致
当地时间12月12日,欧盟外长会在比...
澳大利亚枪击事件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击毙
当地时间12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
俄外交部:正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问题进行磋商
当地时间12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