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有哪些新动向?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透露,探月工程四期今年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还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
2021年,中国航天成绩斐然;2022年,中国航天追逐梦想的脚步依然不停,全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多次,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透露,在“嫦娥六号”任务中,中国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现在国内外的科学家都热切期盼我们要到月球背后去取样。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从月背取样,(这)更有研究价值。科学家初步认为,月背的年龄比我们(月球)正面有可能要年轻20亿年。”
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一直是月球演化历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2020年底,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带回一剖土壤。经中外科学家严谨分析得出结论显示,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吴艳华说,“(‘嫦娥五号’取样结果)比原来大家公认的(年龄)年轻了10亿年。反过来月背,现在科学家初步推测,有可能是40亿年的年龄,也就是说40亿年基本停止火山运动,是不是这么回事,现在是推测。我们要通过‘嫦娥六号’真实的取样,拿回地球全世界科学家分析、验证,这是大家非常关切的主体目标。其他的,对月背成分、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研究)都是空白,能够到月球背面实地去取样,这个意义很重大。”
不过,吴艳华也透露,选择月球背面着陆采样返回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在月背如何获得中继通讯和数据传输等问题。吴艳华也透露,科研人员们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我们也要牵头论证一个月球的中继通讯导航,一个小星座系统,欢迎全球大家来共建,甚至欢迎社会资本来参与共建。但是当务之急,我们是要争取明年(2023年)或者后年(2024年)把中继通讯卫星,就像我们‘嫦娥四号’鹊桥一样,能打上去。我们也是积极在做一些方案。”
包括已经发射的“嫦娥四号”在内,探月工程四期规划了4次任务,后续还有3次任务,分别是“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对于“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吴艳华介绍,“第一个目的是勘察,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以勘察建立个别必要的设施为目的。第二个阶段是建设,要用10-15年的时间,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也欢迎各国的企业家和社会组织来参与这个项目,把国际月球科研站按照统一的规划实施好,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功能齐全的科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