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向深▶▷
三大都市圈带动跨区域合作
在崭新宽敞的赣深高铁惠州北站,闸机一开,乘客有序进站候车。去年底开通的赣深高铁,串起深圳都市圈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4座城市,“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从梦想变为现实。
广东提出制定实施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涉及珠三角的都市圈有3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认为,大湾区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将助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半径,促进湾区内各项资源整合。
在广州都市圈,广佛同城化取得新进展: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工程主线已建成通车,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段预计今年开工。
在深圳都市圈,深汕高铁、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北延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从都市圈主中心加快向汕尾、河源等地延伸。
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广珠澳高铁鹤洲至横琴段拟今年底开工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先行大突破。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广汕高铁、广湛高铁等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的“黄金通道”也渐次打开。叠加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广清一体化、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速,珠三角与周边区域走向深度合作。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经由珠三角实现跨区域快速流动。
创新向前▶▷
携手港澳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放眼大湾区,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周边区域,重大创新平台星罗棋布、串珠成链。
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中山翠亨新区……珠三角各市借助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联动港澳推进协同创新。今年初,佛山、东莞双双拿下国家创新型城市“金字招牌”,更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再添一把火。
在佛山,有赖于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撑,顺德北滘孕育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催生智能家电、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集群。
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个近百平方米的中试车间,过去生产一颗直径3—4cm的透明陶瓷光源需要十几道工序,如今全套工序一气呵成。
在珠海,一大批港澳青年扎根发展、创新创业。
一边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另一边是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深圳、东莞等地联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惠州启用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广州年底前计划投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总装总测实验室项目……“国之重器”纷纷落地珠三角。
如今,创新日益成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据显示,2021年珠三角九市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
“我认为大湾区已是世界级科创中心,集聚了很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基础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万亿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