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国成 夏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们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依靠资源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贵州磷化集团通过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探索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认为,减少碳排放的本质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相同的价值需求,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从能量和资源的角度,尽量实现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物尽其用是何光亮强调的重点,比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能源再利用,将二氧化碳废气转化为液态二氧化碳和干冰,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其商业价值。另外,磷石膏作为磷化工的副产物对生态环境危害较大,贵州磷化集团通过科技创新,着力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开发出来的磷石膏建材碳排放量只有传统水泥建材的七分之一,这一举措为系统性解决磷石膏环保治理和建材减碳提供了解决方案。何光亮表示:“我们把工业副产物用产业化的理念利用起来,最后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文明效益”。
与此同时,贵州磷化集团还在推进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方面谋篇布局,积极拥抱新能源产业,开发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何光亮认为“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是时代的要求”,企业低碳转型“首先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理念建立起来,然后把管理和体制机制落实好,落实到新的产业方向规划里面去,落实到日常的管理考核里面去。”“这个时代强调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效益上要好,同时在生态文明上也要高标准领先,在社会综合责任的担当上也能体现。我们说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善用资源 造福人类”是贵州磷化集团的企业使命。何光亮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能耗就会越来越低”。这正是企业为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做出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长期关注能源问题,他表示,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中国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和应用领域,在国际上都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现在中国关注可再生能源以及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对于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姜希猛认为目前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是对现有高耗能产业进行梳理,根据我们制定的目标,对碳排放进行限制并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其次是现有生产企业要实现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比如对现有的化工、建筑等行业的耗能状况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推动节能改造。第三,城市是主要产生能耗的地方,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管理者和责任者,需要用区域性能源管理的理念,对碳排放进行区域化管理”。
姜希猛认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对碳的排放情况、能源使用情况清晰把握,包括对整个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为此,需要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并应用到能源领域,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的能源管理一体化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来把能源消耗的真实情况描述清楚,看哪些地方还可以有节能减排的潜力。
此外,姜希猛还呼吁人们切实增强节能减排意识,生活中通过绿色出行和避免食物浪费等行为,共同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