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正文

霍学喜委员:建议将杂粮生产明确纳入政府粮食安全目标考核体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建议政府重新审视杂粮产业,优化杂粮区域布局,重视培育新型杂粮经营主体,加大杂粮产业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粮食安全与居民营养战略需要。”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在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作出上述呼吁。

3月8日,霍学喜委员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时介绍,近期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成团队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开展了杂粮生产与消费情况调研。调研涵盖谷子、高粱、大麦、荞麦、燕麦等谷物和芸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等豆类。发现杂粮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营养健康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巨大,但在产业布局、组织、市场、政策等方面面临挑战。

霍学喜委员说,杂粮营养价值高,可提供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作用。我国杂粮的优势产区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但一些地方政府对杂粮种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多追求主粮作物产量。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仍追求种植主粮作物,忽略了更具优势的杂粮作物,造成杂粮优势产区产业规模小,区域布局不合理,导致杂粮消费缺口从2017年的1687.9万吨扩大到2020年的4368万吨。

其次,杂粮生产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缺少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同时,杂粮生产未明确纳入政府粮食安全目标考核体系,导致公共科技投入不足,研发、创新能力偏低。

在提案中,霍学喜委员建议,将杂粮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潜力作物。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科学制定杂粮产业发展规划。重视发挥杂粮作物节水、抗旱、适应性强等特性,鼓励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杂粮作物,促进杂粮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适度替代高耗水型大宗粮食作物。

标签: 粮食安全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