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正文

卡西姆电站:文化融合,点亮巴国梦想

进入5月,巴基斯坦烈日炎炎,信德省开启了“汗蒸”模式,每天中午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卡拉奇的每一寸土地。

阿拉伯海岸,卡西姆港工业园,一座现代化大型燃煤电站正满负荷运行,源源不断的电力从这里送到巴基斯坦千家万户。

2019年5月6日,由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与卡塔尔王室AMC公司联合投资的卡西姆港2×660MW燃煤电站累计发电突破100亿千瓦时,创造了卡西姆电站发电量新纪录,也为刚刚进入斋月的巴基斯坦民众送来了“及时雨”。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从荒芜人烟的一片滩涂到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这座承载了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几多目光和期许的卡西姆电站如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闪耀中巴走廊。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电建人秉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一贯原则,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蓝图下,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中巴走廊的一首壮美的赞歌。

共商共建,描绘精彩篇章

坚持共商共建,强调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着力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电建作为央企的责任,也是中国电建投资卡西姆电站的初衷。

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大幕拉开,“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进一步促进了中巴经济合作,也为中国企业参与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世界上第六大人口大国,巴基斯坦经受了几十年的战争,社会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实,电力能源供应尤其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巴国家经济发展。

中国电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出击,针对巴基斯坦现状,依托自身“懂水熟电”的独特优势,为巴基斯坦制定了“远景2025”能源规划,并提出投资建设卡西姆电站。

在中巴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中国电建和卡塔尔王室基金AMC公司决定共同投资建设卡西姆电站,该项目开启了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的新模式。中国电建作为电站实施主体全权负责电站的建设运维。

电站选址、协议谈判、设备选型、前期规划、实施征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随之而现。但摆在中国电建面前最大的“拦路虎”是工期的调整在调整,压缩再压缩。

为了满足巴政府提出把建设工期从48个月减到42个月,再到36个月的苛刻要求,电建海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盛玉明郑重承诺,保证优质高效完成任务。他先后7次亲赴现场,协调对外关系解决难题,统筹集团内部资源推动项目进展。

一时间,4000多名中巴员工在卡西姆这片希望之地上开始了的如火如荼的攻坚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在中巴两国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中巴两国兄弟共同努力下,仅用时32个月就提前实现了两台机组并网发电。电建集团用优异表现兑现了对巴政府的承诺。

2018年4月25日,卡西姆电站提前进入商业运行,拉开了生产运维新的序幕。

匠心精神,创造非凡记录

“厂用电消失,机组跳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值长胡鹏飞紧张的大声喊道。一声令下,安静的集控室瞬间躁动起来,昏暗的事故照明下依旧可以看清他有些惊恐的面孔。

检查机组直流负荷的运行情况、查看柴油发电机是否连锁启动、汽轮机破坏真空、迅速关闭汽机侧各疏水阀门、发电机紧急排氢、执行500KV开关站倒闸操作……,一连串的应急措施紧急启动……

2018年5月13日零晨2时30分左右,正在满负荷运行的卡西姆电站突然全厂失电,两台机组瞬间从660MW甩负荷到0。

外部电网突然崩溃导致全厂失电的极端状况,在国内几十年不遇,但这对仅仅进入商业运行不到20天的卡西姆电站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即使像胡鹏飞这样有经验的运行人员,这也是平生第一次遇见。

虽然第一次面对如此极端的突发事件,胡鹏飞和同事们还是紧张有序的完成了应急预案中的每一步措施,高质高效的消除了机组甩负荷可能引发的连锁事件和安全隐患,保障了电站设备和系统安全,为电站后续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卡西姆电站全厂突然失电没有造成任何设备损坏和系统损伤,这不是偶然,而是电建人未雨绸缪、精益求精的必然结果。

“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集团公司晏志勇董事长如是概况中国电建的独特优势。而卡西姆电站从项目开发建设开始一直到电站生产运维,都把电建集团的全产业链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为把卡西姆电站建设成为高标准一流发电企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坚持问题导向,是卡西姆电站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

建设期,发电公司充分发挥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位一体”组织管控模式作用,统筹协调集团各参建单位优势资源,从规划设计、设备监造,到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严格对照标准,进行全过程管控,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

运维期,发电公司探索发挥“两位一体”组织管控模式作用,借助运维单位专业优势,对机组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进行检验验收,严格按照PPA条款进行机组各项性能试验,高标准通过了巴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央购电局的验收。

除了在工程质量和调试运行过程中对机组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卡西姆发电公司结合巴基斯坦电网不稳定、线路频繁跳闸等不利因素,超前谋划,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并开展了演练,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全厂失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正是靠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电建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经历了99次送出线路跳闸和16次全厂失电的极端工况,仍然高标准保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经受住了恶劣运行环境和严峻外部条件的考验,也创造巴基斯坦大型燃煤电站一项新纪录。

文化融合,点亮巴国梦想

“我家几乎不再停电了,用了10多年的柴油发电机终于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住在卡拉奇郊区的巴籍员工哈菲兹对我说。

这是许多巴基斯坦民众最直接的感受。随着包括卡西姆电站在内的许多中巴经济走廊电力能源项目陆续投产发电,巴国家电力供应迅速增加,已经满足人民生活基本用电的需求,长时间停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感谢中国电建,为我们国家带来光明的同时,我也在这里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对我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6岁的哈菲兹作为首批进入卡西姆电站工作的100名幸运儿,在中国接受半年的培训实习后,回到卡西姆被分配到运维岗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锻炼学习,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可以独立上岗的运维值班人员,这在同批入职的同事中是一位佼佼者。

进入运营期,中国电建认真推进“属地化”战略,本着“求同存异”差异化管理原则,积极从当地就业、税收、人才培养、福利制度、薪酬体系、生活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入关怀当地员工,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穆巴沙也是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一员。23岁的他是巴基斯坦著名大学巴基斯坦工程科技大学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中国电建卡西姆电站的一名员工。从接到录取通知,到经过在中国的培训,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穆巴沙一路走来,经过了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在“中国师傅”的帮助下快速适应和融合到中国电建这个大家庭。

经过在卡西姆电站2年多的锻炼学习,穆巴沙学到了新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为了今后有更好的发展,2018年底,他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学习。他说,希望学成归来,能够再次加入中国电建,为巴基斯坦的电力能源事业做出一番贡献。

发展路上,携手同行。像哈菲兹、穆巴沙这样的巴籍员工在卡西姆电站还有300多人,他们在这里实现着华丽转身,改变着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为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中国电建专门为巴籍员工安排宿舍、设立了巴方食堂、开辟了专门祈祷室。每到中国春节、巴基斯坦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传统节日,公司会特意安排巴方员工带薪休假,并发放过节费,增强当地员工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去年春节,在卡西姆项目联合党工委的统筹组织下,电站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跨文化”融合春节联欢晚会,中巴员工和驻电站现场安保人员共计400多人一起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大家用歌声和舞姿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电站还组织了一系列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巴员工的相互交流沟通,增进感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人通过卡西姆电站了解了中国,认识了中国,很多人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而这些在卡西姆电站最能感动深受。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与心相通。卡西姆电站,就如同中巴经济走廊上的一颗闪耀明珠,照耀着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团结合作勇往直前。卡西姆电站,也宛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巴国大地,见证着中巴兄弟并肩携手,同舟同济的坚贞友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一带一路”做了最好的诠释。中国电建正如“一带一路”上的使者,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光明、温暖和富足带到哪里。随着卡西姆电站进入商业运行一周年和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强劲的电力将进入巴基斯坦千家万户,照亮许多家庭和笑脸,也会把巴基斯坦人民的梦想点亮,照进现实。(中国经济网特约记者 康从钦)

标签: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