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夏粮丰收和早稻增产,奠定了全年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为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分布广、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发生较重洪涝灾害。汛情发生正值早稻灌浆收获、中稻田间管理和晚稻育秧移栽的关键时期,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早稻为何能增产?中稻、晚稻生产态势又如何?
早稻面积大幅增加
受南方部分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今年早稻单产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播种面积的大幅增加,全国早稻实现增产。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6.8%。分地区看,10个早稻生产省区中有7个播种面积增加。其中,湖南、江西增加最多,分别增加196.7万亩和182.5万亩,增长12.0%和11.1%;其次为广西、广东,分别增加55.9万亩和51.7万亩,增长4.9%和4.1%。
“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增加,得益于各地多措并举促进早稻生产。”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表示,早稻主产区全力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加强组织农资调运,逐户引导抛荒地复耕,大力推广机耕、机插、无人机直播等技术,积极鼓励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全面推进规模化经营,有效激发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今年国家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恢复早稻生产,休耕和抛荒田块得到全面恢复,早稻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据调查,今年早稻受灾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要小很多。同时,各地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市场紧缺的优质早稻,今年优质早稻播种面积占比达46.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业抗灾能力增强
粮食要丰收,既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李锁强介绍,今年春播气象条件对生产总体有利,促进早稻前期顺利播种。在早稻播种育秧、移栽返青等前期生产中,江南、华南大部地区光温水条件总体适宜,没有出现明显连续的低温天气。虽然3月底、4月初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部分地区出现过“倒春寒”,但因持续时间较短,影响有限。
受益于气象条件,早稻生产群体构建合理。王戈表示,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前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光温水等资源匹配较好,秧苗素质好,具备丰产基础。据多点定点调查对比,今年早稻平均亩穗数21.1万穗,比上年增加0.2万穗;穗粒数115.4粒,比去年增加1.2粒;结实率77.4%,比去年减少1.1个百分点;千粒重24.6克,比去年下降0.4克。
“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早稻生长后期南方洪涝灾害严重。”李锁强分析,早稻生长前期,主产区多地水热搭配适宜,分蘖拔节和孕穗抽穗均好于上年同期。低温寡照、暴雨冲刷和洪水淹涝导致早稻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和灌浆不足,进而导致早稻单产下降。
王戈表示,早稻单产受到一定影响,但没有逆转增产趋势,重要原因是技术保障增强。我国早稻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省份共4个,广东、广西受洪涝灾害影响不大,湖南、江西受灾较重,受灾区域以沿江沿湖地区为主。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多,早稻集中育秧面积不断扩大,烘干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集中育秧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质量,提高了作物本身抵御灾害能力;烘干设备为早稻抢收提供了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灾害损失,使灾年夺丰收成为可能。
中稻晚稻有望丰收
王戈表示,从中稻生产情况看,尽管洪涝灾害导致南方部分中稻生育进程推迟,但目前中稻处于苗期,后期回旋余地大,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单产和总产有望与去年持平。今年灾情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苏4省为主,由于该区域中稻正处于分蘖期,耐淹性强,对整体生产影响程度有限,成灾和绝收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蓄洪区,占全国中稻种植面积比重不大。
从晚稻生产情况看,洪涝灾害导致部分晚稻秧田被淹,不利于稳产高产。但晚稻生产也存在种植面积增加、技术储备充足等有利因素,只要田间管理措施到位,晚稻再获丰收有保障。一方面,面积有望增加。各地正积极开展灾后恢复生产,确保晚稻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技术应用到位。各地重视防灾减灾技术落实,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药”,做到了抢时栽插,以密补迟。
王戈表示,从全国范围看,气候复杂多变,每年都有受灾减产的区域,也有无灾增产的地方,总量上可实现相互补偿,空间调节余地大。从水稻本身看,有一定的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补偿能力,个体和群体相互依存和制约最终形成不同的产量结构。实际生产中,只要强化灾情监测预警、强化防灾减灾,加上应对措施到位、补救技术得当,灾害较重的年份同样可以获得丰收。
(记者 乔金亮 林火灿)
标签:
要闻速递:安徽自贸试验区:前十个月实现进出口额1560.3亿元 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
美媒:狗或成治疗人类癌症关键
人类最好的朋友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抗...
湖南湘乡开通首趟中欧国际班列
11月29日,湖南湘乡首列中欧国际...
法媒文章 汽车业迎来“按需选择革命”
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在消费者购买...
焦点短讯!外媒报道 中国走在6G技术研发前沿
去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中...
环球速读:外电:“国潮”引领中国消费新潮流
年轻人塑造着消费新潮流,而在中国...
前沿热点:“新华·河池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首期成果发布
在11月25日召开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
天天快播:日本10月工矿业生产继续环比下降
日本经济产业省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
观热点:印度尼西亚经济持续复苏
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最新...
全球通讯!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
全球百事通!“乐绘江南里——中国浙江民歌海外云展”亮相埃及
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开罗中国文...
【世界报资讯】日本调查:因物价上涨 74%的贫困家庭感到经济负担太重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国内支...
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全球连线|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过半
11月23日,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
世界微头条丨全球连线|在义博会看“世界超市”新变化
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从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