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陆续开工 数字经济建设按下快进键
地方竞相公布规划方案 多个数据中心、产业园蓄势崛起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已有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超十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万亿。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地方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增长极,新一轮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展开,其中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示范园等成为布局重点。同时多地纷纷围绕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圈定一批项目库,以投资撬动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项目下半年密集开工
下半年伊始,地方纷纷按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的快进键。
7月以来,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在长沙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将进一步推动湖南数字经济产业战略布局。在浙江,总投资158亿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将助力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此外株洲高新区也于近日启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将引进1000家企业。陕西也表示正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各地市已认定数字经济示范区12个、数字经济示范园34个、数字经济示范平台90个。
头部企业也竞相入局,携手地方政府加快项目落地。浪潮大数据产业园近日落户哈尔滨新区,浪潮将依托该产业园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研发基地、新兴业务产业基地等,推动哈尔滨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启产业基地日前落户上海松江区,将孵化和扶持当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打造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下半年,还有深圳、沈阳、昆明等地相继公布投资建设计划和方案,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完善产业链,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和放大示范带动效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孙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在稳增长和促转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一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突破应用,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正在演进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形态,一大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相关产业园加速落地,让创新更活跃,也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包括产业园、数据中心在内的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将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变,引导经济发展更加集约化,提高产业高端化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点
大批重点项目密集开工的背后,是地方新一轮政策加码布局数字经济,不少地方将发展目标明确量化。
河南日前发布《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从数字园区提升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力数字经济,力争全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30%以上。福州近期发布2020年数字福州工作要点,明确今年将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500亿元。《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
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头戏,多方明确圈定下一步建设重点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日前在第19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将加快5G网络建设,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地方上,《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日前发布,提出未来三年开展“5G头雁行动”“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等。浙江也提出推进5G基站建设,深化“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大数据中心,谋划建设超算中心,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配套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专家表示,下半年,多地将数字经济重大项目作为加快经济复苏、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需要做好项目规划,补齐产业短板,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孙克指出,目前地方在谋划和建设数字经济项目上还存在统筹规划力度不够,芯片、基础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同时5G、工业互联网等新领域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各地在推进数字经济项目建设时需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孙克表示,下一步需要加强创新突破,系统布局前沿共性技术攻关。同时加强应用引领,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推进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等方式,引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此外还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研究制定促进政策体系,在数字基建等项目建设中优化能耗指标及其他资源分配比例。
刘向东也表示,地方在谋划数字经济项目时要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转化为生产力。下一步需要梳理好急需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项目,提升项目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要多元化,特别是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可以采取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有效调动社会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记者郭倩)
标签:
要闻速递:安徽自贸试验区:前十个月实现进出口额1560.3亿元 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
美媒:狗或成治疗人类癌症关键
人类最好的朋友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抗...
湖南湘乡开通首趟中欧国际班列
11月29日,湖南湘乡首列中欧国际...
法媒文章 汽车业迎来“按需选择革命”
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在消费者购买...
焦点短讯!外媒报道 中国走在6G技术研发前沿
去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中...
环球速读:外电:“国潮”引领中国消费新潮流
年轻人塑造着消费新潮流,而在中国...
前沿热点:“新华·河池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首期成果发布
在11月25日召开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
天天快播:日本10月工矿业生产继续环比下降
日本经济产业省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
观热点:印度尼西亚经济持续复苏
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最新...
全球通讯!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
全球百事通!“乐绘江南里——中国浙江民歌海外云展”亮相埃及
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开罗中国文...
【世界报资讯】日本调查:因物价上涨 74%的贫困家庭感到经济负担太重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国内支...
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全球连线|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过半
11月23日,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
世界微头条丨全球连线|在义博会看“世界超市”新变化
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从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