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5日召开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用来度量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际使用程度的综合指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3.03,同比增长13.2%,在世界经济贸易结构变迁和国际货币格局调整中保持定力。
在十年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几乎完全空白,RII只有0.02。十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把握住了全球格局变迁的历史机遇,在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的综合作用下稳步发展,RII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2019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金融开放进入快车道,人民币跨境政策和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叠加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外部利好,驱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进。目前,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也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货币和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报告指出,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总体稳中有进、呈现以下特点:人民币贸易结算与直接投资实现平稳增长,金融计价交易功能显著增强,国际储备地位进一步夯实。
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职能方面,在去年全球贸易萎缩和我国对外进出口低速增长的情形下,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逆势扩张至6万亿元,贵金属、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实现突破,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41%,较上年提高17.9%。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继续担当RII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到4.72%,同比增长15.2%。其中,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稳中有升具有决定性意义,但人民币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国际信贷表现出明显的季度波动特征。
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方面,全球已有超过60家中央银行宣布直接或间接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底人民币官方外汇储备规模增至2176.7亿美元,占比为1.96%。
2019年,我国加速金融业双向开放,RQFII取消额度限制,更多外资金融机构来华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同时,金融市场加速与国际接轨,相继纳入国际主流指数,带动外资跑步进场,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截至2019年年末,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股票与债券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52.4%。报告认为,中国金融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可自由交易的程度与使用范围,强化了人民币的国际金融计价交易职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降息潮也为人民币国际投资增添了吸引力。2019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美联储三次降息,欧洲央行重启量化宽松政策(QE),40余家央行投入再宽松浪潮。报告指出,在全球“低利率+量化宽松” 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利率、汇率相对坚挺,人民币成为国际资金更高收益、更加安全的金融资产选项。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动荡中,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人民币资产开始呈现一定的避险特征,境外主体与资金加速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2019年流入中国股市、债市的外资规模约为1344.1亿美元,约占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外资流入总量的58%。
报告还探讨了建设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和路径,并提出七方面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推动上海建成金融功能完备、五个中心协同发展、综合竞争力强劲的全球金融中心,为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突破人民币网络效应瓶颈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二是提升机构创新和竞争力,强化上海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三是打造“上海价格”,掌握人民币金融资产定价权。四是加大税制改革创新,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环境。五是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建设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六是协调创新监管模式,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球金融中心。七是健全金融治理机制,提高重大风险管理能力。
(记者李国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