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玉米价格下跌明显;而国内玉米供需偏紧,国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进口压力不断显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艳涛表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差已扩大到638元每吨,并呈不断拉大之势。杨艳涛指出,国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骤减,美国玉米期末库存创下33年来最高水平。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乙醇需求减弱,加上疫情造成运输受阻,共同对国际玉米价格形成压制。
从国内看,首先,国内玉米供需趋紧,产需缺口扩大强化了玉米价格上涨预期。其次,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玉米贸易曾一度停摆,阶段性供应短缺引起价格上涨。再次,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玉米饲料及加工需求持续向好,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由2月份的37%提高到5月份的67%,玉米需求不断上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侯丽薇认为,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可能使得未来一段时期玉米进口继续增加。“尤其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农产品供应链受阻的情形下,过度依赖单一国家进口的模式存在贸易风险。”
专家表示,国内外玉米价差倒挂的局面短期内较难改变。从长远看来,要加强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的监测预警及调控,保障国内玉米产业安全。进一步强化对国际市场的监测、研判和预警,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因时因势实施有效调控,确保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实施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能力,进一步拓展新的进口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玉米供应体系,特别是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玉米生产潜力较大国家的经贸往来。
同时,要立足保障国内玉米生产供应安全,加强政策调控与支持。稳定玉米优势产区,保障国内玉米供给,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制度,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扶持玉米下游加工企业,降低企业由于生产性成本上升而造成的影响。
此外,要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国内粮食流通体系。统筹安排玉米生产、加工、储存及运输,促进“南猪北养”,在主产区适当发展玉米深加工项目,以达到原料就近加工转化、减少流通风险;调整储备布局,在玉米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增加储备,以防发生紧急情况时保障供给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加强铁路及水路等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运输快捷、便利、安全、有效。
(记者 常理)
标签:
要闻速递:安徽自贸试验区:前十个月实现进出口额1560.3亿元 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
美媒:狗或成治疗人类癌症关键
人类最好的朋友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抗...
湖南湘乡开通首趟中欧国际班列
11月29日,湖南湘乡首列中欧国际...
法媒文章 汽车业迎来“按需选择革命”
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在消费者购买...
焦点短讯!外媒报道 中国走在6G技术研发前沿
去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中...
环球速读:外电:“国潮”引领中国消费新潮流
年轻人塑造着消费新潮流,而在中国...
前沿热点:“新华·河池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首期成果发布
在11月25日召开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
天天快播:日本10月工矿业生产继续环比下降
日本经济产业省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
观热点:印度尼西亚经济持续复苏
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最新...
全球通讯!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
全球百事通!“乐绘江南里——中国浙江民歌海外云展”亮相埃及
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开罗中国文...
【世界报资讯】日本调查:因物价上涨 74%的贫困家庭感到经济负担太重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国内支...
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全球连线|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过半
11月23日,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
世界微头条丨全球连线|在义博会看“世界超市”新变化
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从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