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发家致富?近日,一起航延险诈骗案引发高度关注和激烈争论。
6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近日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从2015年至今,嫌疑人李某通过虚构行程并购买航延险,在近900次延误航班中获得了约300万元理赔金。
根据警方通报,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还从亲朋好友处骗来20多个身份证号和护照号,使用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航延险,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四五个身份,每个身份最多购买30份到40份航延险;她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会购买延误率高的航班;同时,密切关注航班信息,伺机退票索赔。据了解,购买一份航延险大约花40元,航班延误的赔付金额在3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延误时间长,赔付金甚至可高达七八千元。
一时间,争议声四起。有人认为,李某获赔300万元凭的是智慧和实力,她能获赔的根本原因是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风控存在漏洞,李某只是利用了这个漏洞;也有人认为,李某使用多个身份多次虚设行程骗取保险金,实际并未乘坐飞机,主观客观上都构成了保险诈骗。
对李某是否构成诈骗罪,尚需最终看法院的判决,笔者在此不展开讨论。但除道德上的争议外,笔者认为,还有几点值得深思,且都事关险企风控工作。
第一,李某多次投保和理赔,时间长达5年,理赔将近900次,意味着大约平均2天就有一次理赔,平均每次理赔金额达3300元,为何长达5年才有保险公司发现异常?
第二,从李某投保和理赔的过程看,其都是虚构行程,但确实购买机票并退票,若有航班延误则申请理赔。为何这种明显的异常行为并未引起相关公司的注意?一般航延险在设计时会要求被保险人真实乘坐飞机,对反复多次购票再退票的现象,保险公司是发现不了,还是没去发现?
第三,为何每个身份可以投保三四十份航延险?这是否留下了谋利空间?保险的原则之一是损失补偿原则,如何科学界定航班延误的损失?
事实上,李某案并非个例。此前,上海市也破获了一起航延险诈骗案,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再进一步看,在其他一些高频、低额的碎片化互联网保险领域也容易发生诈骗案,例如互联网财险的明星产品退货运费险,也发生过虚构交易并退货来实施诈骗的现象。
从航延险来看,险企面临保费低、渠道费用高、赔付率高等多重困境,不少公司是“赚了吆喝、赔了买卖”,也有部分险企退出了该市场,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些保险并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甚至有人抱着“小赌怡情”的心态购买航延险,逆选择倾向十分明显。网上曾流传不少薅航延险羊毛的“攻略”,更糟的是,产品设计和风控的漏洞导致少数人实施巨额诈骗,侵害险企和其他消费者利益。
尽管如此,航延险存在有其自身意义。小额碎片高频的保险,在合适的场景中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做大保费规模,同时,高频保险对普及保险知识以及保险公司获客都会有所帮助。但产品的优势只有在良好的产品设计和风控手段下才能呈现。必须强调的是:保险产品的设计如何不断完善;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技术如何在提升风控水平、防止保险诈骗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产品才能“活”得长久,市场才能做得大,走得远。
(记者 翠翠)
标签: 保险行业
要闻速递:安徽自贸试验区:前十个月实现进出口额1560.3亿元 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
美媒:狗或成治疗人类癌症关键
人类最好的朋友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抗...
湖南湘乡开通首趟中欧国际班列
11月29日,湖南湘乡首列中欧国际...
法媒文章 汽车业迎来“按需选择革命”
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在消费者购买...
焦点短讯!外媒报道 中国走在6G技术研发前沿
去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中...
环球速读:外电:“国潮”引领中国消费新潮流
年轻人塑造着消费新潮流,而在中国...
前沿热点:“新华·河池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首期成果发布
在11月25日召开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
天天快播:日本10月工矿业生产继续环比下降
日本经济产业省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
观热点:印度尼西亚经济持续复苏
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最新...
全球通讯!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
全球百事通!“乐绘江南里——中国浙江民歌海外云展”亮相埃及
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开罗中国文...
【世界报资讯】日本调查:因物价上涨 74%的贫困家庭感到经济负担太重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国内支...
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全球连线|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过半
11月23日,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
世界微头条丨全球连线|在义博会看“世界超市”新变化
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从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