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1日,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共计披露了174张2020年银行罚单(处罚对象包括银行从业者),合计罚没4817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罚单公示出来的信息来看,信贷业务违规、票据违规、违反审慎经营、违规销售依旧是银行业的痼疾。此外,还有一些过去较少披露出来的新问题在2020年也走到台前,这或许与今年银行资管转型力度加大等有一定的关系。
“老毛病”难改 又添新问题
从监管部门2020年开具的罚单来看,商业银行原本最为突出的信贷业务违规占比仍是大头,很多问题可以说是痼疾难除。主要包括通过以贷转存等方式虚增存款、违规授信、贷款五级分类违规等案由。
例如,东北地区某村镇银行因为“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违规办理借新还旧,掩盖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处罚;广东地区某一农商行因“未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授信、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受到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使得楼市近年来一直是监管重点打击的违规行为,从今年罚单披露出来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问题持续存在。
记者发现,中国银保监会揭阳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其2020年编号从1号到7号的罚单全部聚焦于一家国有行揭阳分行,该行分行均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受到处罚。
此外,还有一些过去较少披露出来的问题在2020年也走到台前,其违规事由值得注意。
某农商行因“违规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后未按规定提取准备金”受罚;一家股份制银行也被指“未按监管要求隔离理财业务和自营业务风险,同业投资资金部分对接本行理财非标投资”而吃到罚单;另一家股份制行某员工则因“违规办理同业投资业务”,而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
“上述行为导致的罚单,或许与监管对资管业务的要求相呼应”,有银行业人士就此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而在处罚机构的同时,监管机构对银行高管的处罚也在持续,力图从从业者的层面拴住违规的“歪脑筋”。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4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2人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从处罚内容来看,主要涉及贷款“三查”不尽职、员工挪用客户资金、对员工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报迟报案件信息等案由。
其中,中国银保监会林芝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有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欺骗手段套取客户重要单证、私自解约单位短信服务、违规偷盖客户预留印鉴、私自控制客户账户等方式挪用客户资金800万元,并因此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另外,厦门监管局同一天开出8张罚单,其中,6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1人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十年,另1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十五年。
中小银行频吃监管罚单
2020年银保监会延续“严监管”态势。从被处罚机构类型来看,中小银行占了被处罚银行的大多数,涉及到30家农商行和9家村镇银行。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有35个地方银保监局(含分局,下同)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值得一提的是,开具罚单最多的是山东省银保监局和浙江省银保监局,分别共计开出32张;排名第二的是广东银保监局,开具的罚单数量为15张。此外,江西、辽宁、陕西等地区监管系统开具的罚单数量在10张(含)以上。
此外,在派出机构中,山东省银保监分局最为快速,1月19日和1月20日连续2天,山东省各辖区的监管分局对违规商业银行及从业人员一口气开出19张罚单。同样是在1月14日,江西省宜春监管分局也一口气作出多项处罚,罚单数量也到达了10张。
标签: 中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