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V吴晓波与全通教育的联姻,堪称“忽悠式重组”的一大典型案例。
一方,靠着百万粉丝的微信公号试图登陆A股卖价15亿;一方则在去年亏了6个亿后,期待着财经大IP的输血重生。
然而今年的教育概念股多暴雷,并购式炒作难以为继。市场皆已熟悉了这一套路。纠缠半年后,这起涉及15亿的教育并购大案以失败告终。
尽管联姻不尽如人意,对于吴晓波来说,日子还得过去。他并不气馁,“我们或将独立IPO”。为了去IP化,巴九灵的App——吴晓波频道,正式更名为“890新商学App”。
而对于买方——全通教育,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曾分析过:“全通教育过去几年,业务没有找到一个特别明晰的增长点。目前全通教育确实是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一个业绩的增长。本次收购如果失败,对全通教育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打击,确实来了。
15亿重组案,如何就“凉”了?
9月23日,全通教育突然发布公告称,收购交易双方的一些核心条款未谈拢,可能导致收购案难以进行下去。
看客们已然心中有数——“这次重组案,怕是要凉。”
果然,27号下午,全通教育公告称,经谨慎研究并经董事会决定,终止此次收购“吴晓波频道”母公司巴九灵96%股权的并购案。
回顾长达半年的拉锯战。
3月17日,全通教育发布公告称,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权。
3月31日,具体的收购方案出现,全通拟向吴晓波、邵冰冰、篮彩投资、楼江、百匠投资、皖新传媒等19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巴九灵96%股份,作价为15亿元。其中,第二、三大股东为吴晓波及其妻子邵冰冰,合计持股25.62%。
在公开披露的融资信息中,杭州巴九灵于2017年1月获得A轮1.6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挚信资本、浙商创投、头头是道基金、普华资本,投后估值为20亿元。2017年9月,完成A+轮融资,由君联资本投资。
也就是说,此次收购披露时,巴九灵估值已被压缩20%。但即使这样,如果此次收购案能顺利完成,吴晓波可获利约4亿元。
A股鲜有新媒体成功上岸的案例,而交易对方又是号称“一代妖股”的全通教育。于是在全通教育宣布方案后不久,深交所火速下发问询函,所涉及内容包括9个方面、29个细化问题。4月8日早间,又再次下发问询函。
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且尚未结案,不得不更换审计机构。
屋漏偏逢连夜雨。5月31日,全通教育再发公告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聘请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
坎坷跌宕了半年,“一代妖股”全通教育与财经IP大户吴晓波的联姻终以失败收场。
是否为“忽悠式”重组等。
对于巴九灵,深交所重点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巴九灵对吴晓波个人影响力的依赖度;对于全通教育,疑问依旧在于是否存在炒作股价的情形,
而这,也掐死了此次并购重组的命脉。
公司不是公号,一个人难以撑起
巴九灵成立初期,主要依靠吴晓波个人IP吸引用户流量,并借助其个人影响力向新中产、企业中高层及高净值等人群推广各类财经知识付费产品和培训服务,目前仍对吴晓波个人IP存在一定依赖。
也就是说,巴九灵业务与吴晓波深度绑定。
对于一个微信公众号,依靠个人IP撑起业绩不足为奇;而对一家公司来说,依靠个人IP业绩或难以为继。
说白了,深交所的疑问就是:这次收购是不是吴晓波个人IP的证券化。
巴九灵的业务分为四大板块:泛财经知识传播、企投家学院、新匠人学院和知识付费。目前,企投家学院、新匠人学校的业务中,吴晓波仅是众多课程品控人之一。而知识付费业务,吴晓波则直接参与《每天听见吴晓波》音频选题和文稿定稿的确认以及音频的录制。
对于如何摆脱对吴晓波的依赖,全通回复称:“巴九灵已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及各项内控制度,并在形成了成熟稳定的经营团队与业务模式的情况下,吴晓波更多是如同其他任何公司的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一样,在公司完善、规范的治理制度框架下承担经营管理与领导责任。”
A股鲜有新媒体成功上岸的案例。全通则将巴九灵的服务内容定位于提供泛财经知识、企业定制化培训和个人综合素质培训的非学历职业教育领域。
卖价与估值存在很大差距。
将自己定位于职业教育和定位于互联网新闻信息平台,是完全不同的。
职业教育近年来因政策利好乘风而起。此前,开元股份对恒企教育100%的股权估值为12.09亿元,恒企教育2015年净利润为2223.57万元,彼时的并购静态市盈率为54.38;对中大英才70%的股权估值为2.6亿元,其2015年净利润为704.65万元,静态市盈率为37.06。巴九灵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7537万元,暂定收购价格为15亿,由此可视其市盈率约为20倍。
更重要的是,巴九灵靠什么业务支撑起15亿的卖价?
具体来看,巴九灵的业务中,还是以“吴晓波频道”为代表的微信公号最赚钱,而赚钱的方式主要为广告营销。
自我定位为职业教育的巴九灵,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但其中广告营销类服务收入占比却超过50%。
行业内普遍认为依靠内容取胜的“吴晓波频道”,全通教育给出的回复函中却披露巴九灵在2017-2018年,为“吴晓波频道”采购了外部增粉服务。
其中,2017年通过外部渠道累计新增关注用户8467人,占新增关注用户的0.66%;2018年则通过外部渠道累计新增关注用户41.74万人,占新增关注用户的36.45%——相当于两年合计“买粉”42.58万人。
即便买粉之后,2017年“吴晓波频道”也被53.86万人取消关注;2018年“吴晓波频道”被55.65万人取消关注。
而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7537万元的巴九灵承诺,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剔除2019年度股权激励及给予挚信投资利息的影响)累计不低于3.6亿元。
这真的不是忽悠式‘重组’吗?”
对此,深交所的两次问询,都似乎在替股民发出灵魂性的拷问:“
4年收购14家公司,全通何以为继?
“今年以来,A股进入技术牛市。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两市交易额多日突破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全通教育也水涨船高,累计涨幅达23.42%。所以,在此时进行资产重组,市场容易买单,股价也容易炒作上去。对于股民来说,只要有炒作题材或者概念,还是很愿意追高的。”此前,一位资深游资经理对蓝鲸教育如此分析该并购案。
事实上,炒作、收并购,这一直是全通教育过去四年里不断重复的套路。
因在线教育概念大热,全通教育2015年股价曾达到467元/股,市值最高点达535亿元。
由于没有真正的主营业务支撑市值和股价,全通教育只能依靠炒作股价、并购重组教育标的,一次又一次地维持其业绩增长。自2015年以来,全通教育陆续收购继教网、西安习悦等14家公司。营收也由2015年的4.3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31亿元。
但因过度频繁的收并购,且自身缺乏整合能力,其累计确认商誉高达14.25亿元。
如今全通总市值仅为45亿元,缩水近九成。其2018年年报显示,完成营收8.33亿元,同比下滑19%;净亏损6.2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0.67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全通教育的解释是进行了6.43亿元的商誉减值。
或因市值旁落、或因净利润大幅滑坡,全通决定故技重施、收购巴九灵。
3月17日,全通教育发布收购巴九灵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随后,全通教育“如愿”获得了几个涨停板。但这一次,市场不再买账。涨停板之后,全通教育开启连续数日的暴跌,如今股价仅为5.49元/股,市值仅为34.69亿元。
标签: